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王小杨:应保护古村落 留住文化的根
//www.workercn.cn2015-03-09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准备了11份文化方面的建议,分别对文化立法、传统古村落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关注。李晖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保护传统古村落,还是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都要能惠及到基层的老百姓。

  就文化惠民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呼吁社会各界参与“保护传统古村落”。这并非意味着“文化立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要,而是前者更触及问题的关键——一旦文化不能被世代传承,就如树木被斩断了根,终究会干枯至死,这又何以惠民?

  首先要厘清,文化传承需要一个时空维度。一方面,失去记忆或历史渊源,自然会导致文化断层;另一方面,文化载体因所谓的现代化进程而“变异”或被摧毁后,唯有令人“一切似曾相识”,再别无其他可以想象。可怕的是,当这种仅有的“陌生感”也不复存在后,文化真如同被“毁尸灭迹”,瞬间化为烟尘。

  在我的家乡湖南新宁县一渡水镇,以前常见的许多清代所建的古老院落,现在被拆毁殆尽。孩提时仅仅是觉得,院落中错综的回廊,“屋通屋、房通房”的结构很适合用来捉迷藏。当然那时还有很多人居住在院落里。如今随着这些传统院落的永远失去,传统生活方式已统统让位于“现代化”,甚至是乡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留下的是阵阵文化之痛。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那种“回不去,也找不回”的痛感也在日益加深。

  然而非常幸运的是,我以前比较熟悉的“西村坊”这个邻近古村落,已经被确定为“湖南三年重点建设28个传统村落”之一。那里存留至今的“西村坊古民居”,始建清代,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出古老神秘且富含江南文化的气息。古民居的东北部,还有一座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三亭翘角飞檐、重檐悬山顶谢式风雨桥——回溪桥,斑斑古迹似在诉说一段两百年的历史风云。值得珍视的是,这些传统古村落之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如同粮食对于人类一般重要。

  只有置于时空的维度之上,文化所蕴含的意义,才能在赏心悦目中得以释放。而保护传统古村落即是努力构建一个“时空维度”,于个体这是让心灵有所安放,于国家这是让文化有根。更进一步,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理解,文化脱离了历史语境,亦即失去了“权威的根源”。

  所以在现代化的思潮下,我们切不能忽略那些古老院落存在的意义。若过度的“城镇化”存在破坏文化传承的潜在逻辑,有损于文化在历史演绎中的一脉相承,那么就该毫不犹豫地反思修正,甚至有必要停止。唯有尊重与还原“自然法则”,拒绝打着“现代化”幌子对传统过度入侵,文化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根深叶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