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孙佳山:综艺电影之争与娱乐文化的时代更迭
//www.workercn.cn2015-02-1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以综艺电影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文化生态,恰恰是在为摸索中国电影的大结构调整之路,提供具有可行性和建设性的方案

  最近,由一档热门节目衍生出的综艺电影《奔跑吧兄弟》,上映十余日已斩获4亿多元票房,日均票房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霍比特人3》。著名导演冯小刚以此为例炮轰综艺电影,认为它们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是“电影的自杀”。冯小刚的言论在社会上引发不小的争议,但正是透过人们关于综艺电影的意见分歧,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如今的娱乐文化生态。

  在此次风波期间,冯小刚的旧作《不见不散》《甲方乙方》重回院线放映,但前三天仅取得72860元的票房——在2144场放映中,有过半场次无人观看。大家都知道,《甲方乙方》是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它和《不见不散》共同确立了冯氏喜剧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也正是冯氏喜剧奠定了贺岁档在中国电影票房中的特殊地位。有一种声音认为,冯小刚对综艺电影的“愤怒”,可能与此有关。

  事实上,无论“冯小刚”们是否愿意面对,冯氏喜剧的时代已经终结或正接近终结。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疯狂的石头》《泰囧》《心花路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喜剧电影,开始以一种稳定的风格出现在银幕。它们虽还谈不上成型的流派,但足以与冯氏喜剧代表的上一个时代的娱乐文化生态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以喜剧或者贺岁喜剧为代表的娱乐文化生态,正在经历的一个周期性的时代更迭,新的娱乐文化生态正在重构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样态。

  不过,饱受质疑却又票房高涨的综艺电影,只是这一时代周期更迭的一个具体表征。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票房2014年已下滑至23%,三四线城市票房上升到25%,首次超过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票房虽然还占有52%的比例,但其所占比例还将继续下降,让位给三四线城市。在可预见的将来,全国三四线城市将逐渐占据全国票房的大头。同样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在“限娱令”“一剧两星”等政策影响下,2015年全国各卫视频道预计将有150档综艺节目出现。

  两组数据都说明,以冯氏喜剧为代表的上一波娱乐文化生态,以及它们所依托的文化艺术生产环境,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综艺电影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冯小刚作为上一波娱乐文化形态的代表,他的很多批评确实有道理。但是,电影行业的大趋势不可能因为几个人的意见而改变——2月19日《爸爸去哪儿2》以及《爸爸的假期》等综艺电影也将上映,在经过这两年的探索后,这种分众化的、类型化的娱乐文化产品,势必还会继续以新的样式、新的形态持续涌现。

  在最近关于综艺电影的争论中,不少批评者援引国外的情况作为论据。有人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版权输出国韩国都没出现综艺电影;还有人说,好莱坞这种成熟的电影产业压根不会碰这种类型。其实,这些言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何种力量在驱动着娱乐文化的时代变迁?在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当中,划分时代的界标不仅是简单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其背后必然还有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而先进的生产力注定要重新整合落后的生产关系。

  最直观的体现是,2014年中国电影O2O出票量的渗透率已达总票房的39%.O2O模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崭新的商业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清除旧有生产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渠道不通畅等积弊,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电影产业的O2O模式,也经历了一个并不算太短的摸索过程,从最初老套、低端的低价团购,到后来灵活、方便的在线选座、预售,再到综艺电影这种有相对成熟运作模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影生态,已经开始找到自己的节奏。

  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上一代娱乐文化形态的翘楚,正是不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文化生态的本质特征,才会认为几天拍完的综艺电影是“自杀”。他们没有看背后的“功夫”——在竞争同样激烈的上百个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能存活和胜出的屈指可数,也并非所有综艺电影都能成功——2009年由《快乐男声》衍生的《乐火男孩》、2013年由《中国好声音》衍生的《为你转身》都已石沉大海。

  作为新生事物,我国目前的综艺电影尚不足10部,其文化工业水准肯定还太过粗糙,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它的特殊时代意义。在眼下的中国电影行业,一部只有4000万投资的电影确实属于中小成本影片,但在当前的票房分账制度下,只要最终票房不能过亿就必然血本无归,这显而易见是一个极度畸形的行业现状。由此可见,以综艺电影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文化生态,恰恰是在为摸索中国电影的大结构调整之路,提供具有可行性和建设性的方案。

  在未来,诸如综艺电影、弹幕电影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文化生态下的新生事物,还会不断出现。就像在移动互联网的其他领域,微信、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争议一样,类似争议还会出现。对于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影视领域来说,我们确实不能再为票房而放松标准,但也更不应以旧的标准和立场去要求新生事物,那样的结果不言自明,早晚都会被历史所无情嘲弄。在推动娱乐文化时代更迭的历史潮流中,中国电影不可逆的新陈代谢过程,无疑会不断加速进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