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范佳元:教练员 重在育人
范佳元 //www.workercn.cn2014-12-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每次训练开始,你们会最先做什么?”美国著名篮球教练吉姆·奥布莱恩提出问题,对象是来自中国各地中学或大学的200余名篮球教练。

  听众们没有回应,因为他们不想错过专家的高论:“我会握握队员们的手,注视着他们的眼睛,问问当天状态如何。”奥布莱恩说,“我要让他们感受到我在乎他们每一个人。”略显平淡的回答,没有激起多少惊叹。

  这是12月8日开始在广东深圳举办的“2014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校园篮球教练员培训班”上的一幕。作为今年10月教育部和NB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个落地项目,开办培训班标志着双方在校园领域的合作拉开了序幕。

  “进攻就是要表现运动员的创造力,防守就是要按我的要求做到完美。”奥布莱恩的这句话换来了教练员们的频频点头。“专业、追求细节。”这是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三学生吴煜晨的第一感觉。“如此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总结攻防,反映出中、美教练员篮球理念上的差异。”一位中方教练员说。专业、注重细节、现场感染力……是否就能说明中美篮球教练员之间的水平差距?

  奥布莱恩的履历有许多值得一提之处。比如他具有NBA球队和美国大学球队的双重经验,他能将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球队带进决赛,也曾是NBA球星诺维茨基、保罗·乔治、伊戈达拉的恩师。无论何种水平的球队、无论手下球员是否具有天赋,“唤起球员的自我价值是贯穿始终的”,这是奥布莱恩的执教理念。

  这话听着不像在教人怎样打篮球。实际上,尽管美国篮球训练手段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理念——教运动员做一个完整的人,把篮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教给运动员在场上如何思考,这不仅对运动员技艺有所帮助,更能使他们在生活中受益匪浅。正如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传奇教练约翰·伍登所说:“你们来这首先是接受教育的,其次才是篮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美在校园体育领域展开合作,从美国专家那获取提高篮球“技艺”的方法倒在其次,参与体育的态度,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运动和育人的内在关联,如何把这种“理念”教授给学员,更值得中方教练员好好领会和实践。“教练员永远不要忘记他首先应是一名教师。”在校园体育勃兴的当下,伍登的话值得深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