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刘 阳:煮面条与选人才
//www.workercn.cn2015-08-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

  如果这道题你答不出,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的眼里就太不应该了,在他看来,这实在是“大妈都会做”的常识。但这显然不是用来考“大妈”的。

  前几天,浙江大学244名准新生开始了他们大学的第一场考试。按理说,能考上浙大的同学,已经是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而如果能拿到代表浙大精英教育最高水准之一的竺可桢学院选拔“入场券”的,则被一些人称为“学霸中的战斗机”。

  在这场“学霸之间的较量”中,考生们要完成16到17页的综合能力测试卷、包含7项测试的体能测试和分组面试。而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提及最多的题就是那道“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

  有不少学生把这道题视为“神题”,“从来没煮过面,看见这道题我就努力回想学校食堂里阿姨都是怎么煮面的,但好像没啥区别。”但唐晓武却认为,日常观察和科学判断两种办法都能找到这道题的答案,湿面因为已经有较多水分,不用煮太久;而干面需要更多水分进入,自然煮的时间要比湿面久。而这也不是该学院的考试中第一次出现“考倒学霸”的“神题”,前年的考卷上那道“番茄炒蛋怎么做”,就曾备受争议。

  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的确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所欠缺的,由此导致了不少孩子自理生活能力较差,一些孩子虽然擅长考试,却不具备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能力,更别说综合竞争的实力。

  但是,在最高学府精英人才的选拔中,将这样的试题设置为选拔标准,又是否合适呢?古往今来,多少杰出人才虽然“术业有专攻”,却在其他方面并不完满。毕竟,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国家高级人才,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多面手。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应该是人才培养追求的目标,却不应当是选拔人才的门槛。如若因为“不会煮面”就错失一位专业人才,于个人、于国家来说,未免得不偿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