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郭宋双:“恶作剧、报复”是毁他人梦的理由?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高考成绩超一本分数线28分,本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却因志愿被恶意篡改而与其失之交臂,这是发生在陕西省万荣县考生贾文林身上的真实事例。(7月23日央视新闻)

  高考作为全国第一考,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高考作为一个年轻人生命的转折点,有着其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我们重视高考的公平性,我们关注高考的公正性,我们尽一切努力为考生提供便利。但是,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不仅让考生心灰意冷,也让一个家庭遭遇“天塌”般的打击,更让这个社会寒心。我们不禁要问:考生信息怎能被泄露?考生合法权益谁来维护?此类事件缘何发生,又怎样制止?

  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日金榜题名时。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战,无数张卷子、练习册的“轮番轰炸”,无数次手上老茧的消失与重现,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教诲、同学之间的比拼,在高考那两天“狭路相逢”、“一考定终身”。盼了十多年,努力了十多年,在揭榜的那一刻有人哭有人笑,本来心随人愿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就并非易事,好不容易成为上帝眷恋的“幸运儿”,却仅仅因为他人“恶作剧”“报复”就与梦想失之交臂,谁来负这个责任?谁来弥补一个青年心灵的创伤?

  考生信息泄露问题已不新鲜,而考生报志愿的密码也泄露就不禁让人们反思了。贾文林的班主任收集同学们的新密码本是好意,被一位班干部泄露到班群里算是意外,但是仅仅为了“私仇”就恶意篡改他人志愿,于法不容、于德遭谴。高考后就读什么学校和什么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而志愿被恶意篡改,给考生造成的遗憾是终生的。据了解,现在我国法律还没有专门针对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法律规定,也没有可以借助的纠错机制,只能“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在实际中,被篡改志愿的考生有的因为尚在报名时间内而得以重新填报,有的通过补录进入大学,还有的只能被迫接受现实。不管怎样,此事对考生及考生家庭造成的沉痛打击是毋庸置疑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这么多次,又有这么多考生无辜受害,我们就该采取措施来制止,而不是只持观望状态和口头批评。首先,“指纹识别”这个新技术已用到我们的手机中,招生部门何不把它用到我们的招考报名、报志愿中,进一步加强报名的安全性。其次,用重刑、重典打击此类事件,加大处罚力度,让想犯法者畏法,才能杜绝此类现象。再次,考生应该加大与同学朋友的沟通,而不是仅仅只知道埋头苦学,要让友谊与学习并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