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陈唐:“侥幸心理”不除 “虚假大学”难消
//www.workercn.cn2015-06-26来源: 中国文明网
分享到:更多

  正值各地高考分数公布之际,25日,“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按照校名有118所虚假大学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苏等25个省区市。其中,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假大学数量达39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6月25日,《央视网》)

  本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我们对于以小草为代表的顽强生命力的称赞。但是,当以坑蒙拐骗、祸害考生前途为目标的“害人不浅”的虚假大学,也成了社会除不尽、一年又一生的打不死的“小强”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却再也生不出对于其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虚假大学害人不浅,这已经是社会上的共识。在近些年的打击中,我们已经让一批又一批的虚假大学开始在社会各领域除名,并且大多数家长已经有了关于“野鸡大学”危害性的基本知识。但是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社会如此严厉的打击下,在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其危害性的社会氛围下,虚假大学,还能有这改头换面重生的机会和勇气?

  其实,从“虚假大学”的重点招生对象和生存方式中,我们可以窥见几分,其生存之道。这些虚假大学的重点招生对象,都是低分和低学历人群。在这些人群中,对于大学的渴望更为强烈,对于学历的重视度更高。加之其本身对于各所学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于是,考生和家长就走上了“花钱买学历、买学校”的歧途。

  也就是说,大凡选择虚假大学的家长和考生,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在国家严密的招生考试制度之下,还有所谓的“捷径”,这些“捷径”,是需要以金钱为代价,进行人情“疏通”的。于是,低分的考生,在懵懂中,就被推向了毁灭的边缘;而那些本来想望子成龙的家长,更是以考生的前途和自身的“金钱”为代价,养活了一批又一批的虚假大学。

  而这种“侥幸心理”,本质上是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和不正常的学历崇拜观。大凡存在上大学上的“侥幸心理”者,心理其实都有些不相信考试的公平公正性的,也就是“人情观念”比较浓烈;而那种千方百计也要为孩子“谋得学历”的执着,则让家长为了唯学历为高,进而有了一些不应当有的观念。

  爱之深,恨之切;侥幸心理越多,社会上造假和不诚信也就越来越多。侥幸心理养活了一大批的虚假大学,更是养活了一大批的不守诚信者。我们常说,黑与白,是与非,真和假,有的时候极其容易互相打破疆界,让人黑白不分、是非难辨、真假不分。虚假大学,就是在借助我们价值观上的一些“盲区”,任性滋长。

  因此,要清除虚假大学,我们当先消除这些“侥幸心理”;而要消除这些“侥幸心理”,我们除了需要树立正确的学历观和价值观,更要以“诚信”为本,全方面深化公民“诚信”和“公平”等基本行为规则意识。撤掉了生存的温床,虚假大学,才能真正的被消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