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熊丙奇:以教育理性 识别虚假大学
//www.workercn.cn2015-06-26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要让假文凭没有市场,关键在于破除学历迷信,打破以学历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

  正值各地高考分数公布之际,25日,“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按照校名有118所虚假大学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苏等25个省区市。其中,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假大学数量达39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

  虚假大学排行榜发布多次,上榜学校非但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有所增多。以往曾被曝光的虚假大学,稍微换一个名字,制作一个新的网页,就会又“重出江湖“,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其原因在于,制造虚假大学的成本太低,监管处于灰色地带,以及社会存在对假文凭的旺盛需求。消除虚假大学,必须加强监管打击力度,并通过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改革,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学历文凭。

  虚假大学,顾名思义,是根本不存在的大学,这不过是以前地摊兜售假文凭的升级版,现在改成在网上卖假文凭。而很显然,找一个技术人员,冒用一所大学名弄个假网站,比真正办一所大学容易多了。一些舆论分析北京等发达地区的虚假大学多,其实是以北京为名头去骗人的虚假大学多。很多人希望教育部门加强对虚假大学进行监管,而这根本不属于教育部门监管的范畴。因为虚假大学根本没有注册,是彻头彻尾的诈骗行为,应该由司法部门查处,注销其网络页面,并调查其背后的主事者,依法追究其违法犯罪的责任。司法机构应根据社会机构曝光的名单,启动调查、处理。

  有人提醒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被虚假大学蒙骗。其实,略知高考志愿填报者都知道,虚假大学是不可能出现在招生计划书中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填报志愿时,要防患另外两类行为,一是纳入计划内招生的学校虚假宣传,违规招生;二是计划外招生的院校混淆学历文凭的差别,搞招生欺诈。而对于虚假大学,则针对的是不上大学而直接拿文凭的“用户”,对于这种情况,与其说有的学生被虚假大学蒙骗,不如说这些人是虚假大学的同谋。他们去找虚假大学,难道会天真地认为,一所大学只交钱不上学,就能拿到真文凭吗?

  在我国,贩卖假文凭有市场,是因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有的人想搞一张假文凭,去应付求职应聘,以及晋升、考核。这就要检讨我国学历社会的学历情结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管理、评价时只看文凭不认人。其中,既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又存在用人腐败的问题,一些有关系者,就会去弄张假文凭蒙混过关。

  因此,要让假文凭没有市场,关键在于破除学历迷信,打破以学历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