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肖纲领:校运会“有肉有味”才不会成“鸡肋”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某大二学生小白,为了不参加校运动会,竟然花200元,找人替他看比赛。有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高校运动会的学生参与比例都低于50%,有些参加者还带有极强的功利性目的,因而成了“鸡肋”。另一焦点是,长跑项目在很多高校运动会中消失,形成了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恶性循环。

  作为一项竞技性体育活动,高校运动会能通过一定的竞争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引导他们加强运动,强身健体。当校运动会变成“鸡肋”,说明它已经变了味,凸显了高校体育的难题,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基础教育和高校自身,都逃脱不了干系。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从每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指标上。虽然最新的调查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从近年来新闻报道的大学生军训晕倒、跑步猝死、体能测试不及格、长跑项目取消等现象来看,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不乐观。

  以此观之,大学生应抱着“重在参与”的非功利心态,积极投身体育活动和校运动会。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个人主义思想明显,缺乏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喜欢以各种理由来逃避学校的集体活动;有些同学也积极参与这类活动,但将功利性目的放在首位,如挣学分、挣奖励、进学生会等。在这些学生眼中,校运动会已经变味,纯粹是高校管理者的责任,与自己无关。

  因此,在变为鸡肋的校运动会面前,高校学生应对与自身健康相关的体育活动的麻木和功利加以内省和反思,要知道自己并不能作壁上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高校也应加强反思。一方面,需要考虑是不是可以让运动会更多元、更有趣,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反思的是,通过加综测、强制点名等方式敦促学生参与运动会,其效果有多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当探索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实现运动爱好和体育特长的双丰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