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郭云凯:整改验收“作弊”,更要改革“神指标”
//www.workercn.cn2015-01-26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不久前,广东潮州不少学生家长和市民向媒体反映,为通过“教育强区”省级督导验收,一些学校各出“奇招”。为了班级人数“达标”,有的小学就组织数百“超编”学生冒雨外出“参观”;有的学校临时组织学生出外看电影;有的学校则紧急调整课时表。各种糊弄手法,引起了社会质疑。

  日前,当地成立了调查组,发现确实存在大班额问题,一些相关责任人随即被停职检查,一些学校确实有不当做法。对此,当地区政府向社会公众表示道歉,并公开承诺以此为戒,深入调查,加大整改力度,尽快落实原化解大班额方案,努力把教育民生的实事做实做好。

  当初,面对家长和市民质疑,有关人员解释说,学生冒雨参观属于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教育强区”验收检查同一天只是“巧合”。现在,在调查结果面前,这已成为笑谈。不过,随着调查和整改的启动,一些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依然需要破解。

  据调查,潮州不少中小学都存在班级人数“超标”现象,六七十人的“大班”不在少数,这与当地是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长期不充分有关。也就是说,大班现象的存在,是当地教育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难题,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化解。而另一方面,在教育考核验收指标中,有一些硬杠杠却难以企及。

  比如,要求小学班额不超45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0%以上的小学不超50人,这样的标准,不仅欠发达地区做不到,有些发达城市其实也犯难。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指标和考评,往往和当地的政绩、资源直接挂钩,通过某项验收,就能得到可观的财政补贴,给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环境带来很大好处。于是问题就来了,一方面是现阶段难以达到的指标,另一方面是指标背后附带的巨大利益,要想“两全其美”,一些学校只好大搞变通、弄虚作假,过了验收关再说。

  “作弊”当然不对,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给学生和家长一个交代。但更应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一些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的考核“硬杠杠”,其实也是“作弊”的重要推手。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神指标”不除,作弊就难止。为了防止类似现象重演,就需要革除制度上的积弊,让考核机制变得科学。一则,标准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各地不同发展水平合理设定;二则,验收与补贴不宜硬性“捆绑”,防止利益挂钩倒逼出来的造假。

  进而言之,考核机制是指挥棒,决定了有关部门和官员的行为选择。以往,不合理的考核机制,加上形式主义作风,造成油漆刷山、公路种麦、沿路修景观墙等闹剧,与教育验收作弊如出一辙。告别这些乱象,还在于深化改革,让考核评价制度走出片面化、利益化的藩篱,在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才能树立求真务实的好风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