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陶短房:利马气候大会: 最大的共识是都不满意
陶短房 //www.workercn.cn2014-12-16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减排问题攸关各国生存、发展的关键利益,谁也不会、更不敢轻易退让半步

  联合国气候大会照例是会“拖堂”的,因此,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这一届原定结束时间是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可翌日凌晨又传出当天要“打加时赛”的消息,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要说不着急那当然是假的:照原定计划,明年12月的巴黎气候峰会上,各国必须达成一项正式的、对所有与会国都有效的《气候变化公约》。此刻距离这个最后限期不多不少,仅剩下整整一年。倘若在这最后关头各方仍达不成妥协,那么明年此时,是否能真的达成巴黎公约,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疼不已的难题。

  然而,减排问题攸关各国生存、发展的关键利益,谁也不会、更不敢轻易退让半步。

  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如对“富国原罪”问题,工业化国家的底线是含糊承认,并抛出一个2020年前筹集1000亿美元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性方案。但这个原则性方案缺乏细节且几无约束力。又如对新兴国家定位问题,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代表一如既往地在会前、会中发狠:“不会牺牲经济增长和与贫困作斗争的努力,去争取达成联合国气候谈判的成功”。

  “加时赛”的结果,是总算拿出了一份共识。而这份共识的“成就感”,仅限于总算还达成了一份共识,如此而已——正如会前许多人所言,发达国家更关注减排指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指标),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政治平等”、援助补偿和“发展的权利”。“利马共识”在这些方面毫无悬念地令全部195个签字方不满意。或许,这个对共识文本的不满意,才是本次利马气候大会最接近共识的共识。

  正如一些批评者所言,这份长达37页的共识草案文本“问题比答案还多”,将几乎所有悬而未决的分歧,都推到了一年后的巴黎气候大会,而原本那应该是收获、而非耕种的季节。人们当然有理由担心,届时各与会国将不得不再打一次更长时间、更难有结果的“加时赛”。

  不过或许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较低层面的共识或许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诸如“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之类激进目标过于不切实际,倘若某些与会者坚持这种注定不会有共识的“共识草案”,结果就可能是欲速而不达。即便果真出台一份“看上去很美”的条约,也不会有多大意义——毕竟只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目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