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江夏青玲:为劳动者撑起烈日下的一片阴凉
//www.workercn.cn2015-08-06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最高气温37.8℃!昨日,武汉中心城区遭遇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烈日炎炎下,有这样一群人的身影让人肃然起敬:哪怕挥汗如雨,他们也坚守岗位;哪怕环境艰苦,他们也一丝不苟。晨报三路6名记者走近高温下的建设者,记录了朴实却又让人尊敬、令人感动的人们。(8月4日荆楚网)

  八月的武汉骄阳似火,气温爆表,高温天气持续升级。而对比出的却是这样一群人的不易,从手控千度火苗,忙着为“武汉之巅”“加冕”的电焊工人;到脚踏7斤绝缘鞋,面戴牛皮面罩的钢筋工;再到“火海蒸笼”中铺设钢筋阵的捆扎钢筋工人,对他们来说,抽根烟,喝点绿豆汤,打个盹儿,就挺知足。

  他们有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吗?他们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吗?他们能享受到应得的福利待遇吗?跟许多人一样,笔者抱着一丝希望发出这样的询问,也可以说是质问。

  早前关于“高温补贴”的新闻炒的沸沸扬扬,或是农民工仍领不到高温津贴,常遭打折扣;或是不按规定按月份发放,按高温天数发放;亦或是用绿豆、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冲抵”,蒙混过关。“高温津贴”竟成了“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这样的额现状不免让人深思,如何来保障他们的福利。

  正如新闻报道所说,当给他们同样温度的回报。挥汗如雨,还要穿着厚厚的衣服;眼冒金星,仍然把手指锻炼成一把尺子……这样的坚守和付出,这种高温下凸显的职业素养,赞美他们职业精神的同时,更要为他们撑起烈日下的一片阴凉。多措并举保护高温劳动者的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

  其实,高温下的劳动者保护缺位,和立法缺失有一定关系。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温天气下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具体规定。即使有一些行政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法律效力相对低下,这些行政性规范文件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执行上都存在不少缺陷,难以有效解决高温天气对劳动者保护带来的问题。因此,健全法律体系尽管任重道远,但依然要尝试破冰。

  企业是劳动者的直接负责人,高温极端天气呼唤企业责任的回归。确实,我们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工作环境的艰苦不可避免,但是,企业要结合生产特点和保护职工健康需要,尽力改善生产环境。比如,配置和完善通风、降温、防尘、防毒、降噪等设施,将高温下劳动者保护问题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等等。

  与此同时,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者,理应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工会需致力于监督高温高湿作业、露天施工等企业和场所,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防暑降温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督促落实整改,更好地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为劳动者撑起烈日下的一片阴凉,佛去夏日的炎热和焦灼,带给的更是他们内心的一抹清凉,期待各方共同行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