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屈金轶:大桥打补丁,监管不能打酱油
//www.workercn.cn2015-07-07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处于广西南宁快速环道“咽喉”位置的青竹立交桥,因加固工程封闭施工,导致立交桥下及周边道路大拥堵,牵动各方神经。有网友将该立交桥的维修历史搜索出来——自2007年10月份建成通车以来,在建成后的8年时间内,共大修3次,引来市民对当初设计和工程质量的怀疑。(7月6日《长沙晚报》)  

  8年内3次大修,大修时间最长的甚至超半年,南宁青竹立交桥自2007年10月建成通车以来可谓“大病连连”,“要么在打补丁,要么在去打补丁的路上”。尽管近年来补丁房、补丁路事件层出不穷,但是花费高达2亿元的青竹立交桥,8岁不到却沦为“崭新的病桥”,仍令人咋舌。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给衣裤打补丁说明一个人勤俭朴素;如今我们常说打补丁,一般指修复计算机软件的漏洞,让系统更安全。然而,面对时刻存在坍塌隐患的病桥,相关单位给其“打补丁”恐怕是杯水车薪,这不仅与勤俭节约相去万里,而且也恐难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南宁,“防火防盗防青竹立交”成为坊间顺口溜,便是明证。

  对于青竹立交桥频繁“打补丁”的问题,有关方面给出了解释。比如,曾参与青竹立交桥“会诊”的桥梁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最初设计存在缺陷以及施工质量不高,埋下了祸根。南宁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则认为,该桥的设计“符合当年的规范标准,但与现在执行的新版规范标准存在不符,局部有一定安全隐患”。前者说是存在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后者说是新旧标准的差异,两者说法相去甚远。究竟谁更逼近真相,单凭目前的有限信息,显然难以作出合理的评判。公众只是会问,青竹立交桥“初长成”就病得不轻,难道仅是因为新旧版本的标准存在差异,使原先的“合理设计”成了安全隐患?难道动辄斥资上亿元的路桥建设当年没有采取安全冗余设计?

  更值得追问的是,如果设计存在先天缺陷,为何能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审核而成功立项、开建?“补丁桥”质量如此低劣,作为施工质量的把关者监理方是不是严重失职?隐患重重的大桥,为何能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其实,立项审批、招投标管理、设计变更审批、工程质量监理、竣工验收等诸多把关环节,只要其中有一个部门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选择性“失明”,就不会陷入如今的尴尬局面。

  桥梁安全既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事,必须事先进行严密论证、科学设计、有效监理、合理施工、严格问责,而不是靠事后“打补丁”来遮丑。特别是,审核、监管部门要有一双锐利的监管之眼,及时发现纰漏与问题,给安全与质量预先建立“防火墙”,这远比事后“打补丁”靠谱得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