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蔡玉高:父亲是“西瓜经纪人”
//www.workercn.cn2015-06-2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一直在尝试各种谋生方式,只可惜总是失败,以至于家境越来越差。到我上初中时,我们家早已债台高筑。每年春节都是我们家的“年关”,讨债之人络绎不绝,尴尬情景至今挥之不去。

  那些年,家乡种西瓜的农户越来越多,父亲从中看到了商机。初二暑假,父亲用东拼西凑的钱,从瓜农手中收了4000多斤西瓜,用拖拉机运到80里外的盐城市区,再用板车分批运到大街小巷吆喝着卖。我们一家4口人各有分工,父亲拖车加吆喝,母亲称秤兼收费,我与弟弟帮忙推车。

  我与弟弟推车时经常汗流浃背,皮肤也晒得疼,望着一车西瓜很想吃,但我们清楚,吃一个西瓜就意味着至少5个西瓜的利润没了,所以只能忍着。当然,我们偶尔能吃到不熟的西瓜——“秃瓜”打开后,挑剔的买瓜人一般都不要,这便成了我们的美食。口味差了许多,甜度不够且有青味,但我们吃得特别香。

  一车西瓜通常要卖上一个星期,若是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周期会更长。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车西瓜全部卖完后,全家人一起算账的场景,赚的钱不多,但大家都很开心。父亲提出到饭店庆祝一下,母亲有些舍不得,却也不好阻拦。

  于是,我与弟弟生平第一次走进城里的饭店。坐下点菜,看着菜单的父亲突然愣住了。警觉的母亲抢过菜单,脸一下子阴沉下来。我记不得菜的价格了,但记得母亲只点了一个菜——肉末炒蛋,然后要了四碗米饭……结完账出了饭店,母亲跟父亲狠狠吵了一架:一家人一星期辛苦卖瓜所得,被这顿饭吃掉近1/10。

  不过,那次卖瓜后,父亲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事业。那个时候,到我们这里收西瓜的外地水果贩子越来越多,但他们人生地不熟,需要当地人帮着牵线。此前做过西瓜生意的父亲,成了不二人选。我记得,第一次帮水果贩子收完一车西瓜,对方大方地给了父亲150元酬金。当时父亲有些吃惊,一度认为别人给错了钱,再三确认后才敢收下。从此,父亲一心一意干起了这样的工作——“西瓜经纪人”。

  后来证明,这确实也是最适合他的行当。很快,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一个夏天下来,通常能挣到一万多块,相当于一个农户两年的收入。在慢慢还债的同时,我和弟弟上学的费用也有保障了。再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到南京上大学,所有的支出都是西瓜带来的。因此,西瓜于我,很有些衣食父母的感觉。

  如今,我和弟弟早已长大成人,父亲也不再做“西瓜经纪人”了。但是,我喜欢吃西瓜的习惯一直没有变。尤其夏天,不吃西瓜就会感觉这一天过得不完整。只要吃了西瓜,睡得也特别香。让我欣慰的是,儿子在西瓜成熟的季节出生,而且也很爱吃西瓜。时至今日,我依然时常怀念那段伴着父母一起推车卖瓜的日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