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西流:“客死群租房”呼唤人性本真的回归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9日,南京某小区一套房子里,发现一具男子尸体。民警介绍,男子30多岁,四川人,在一个电子企业上班,被人发现时,估计已经去世一周。令人不解的是,死者住的是一个群租房,里面连他在内共有7名租客。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竟没有发现异常。(5月20日人民网)

  一名打工男子在出租屋里死亡一周后,因尸体发出异味才被人发现,令人唏嘘。首先,7人蜗居在各自的“鸽笼房”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再证群租之弊。特别是,在群租房里,几名租客很少交流,甚至没有人能够叫出死者的名字,表明现代城市邻里之间的隔膜,是“最近的距离和最远的感情”。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邻里关系正在不断“退化”,“咳嗽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象随处可见。试想,如果邻里之间经常串门互访,加强交流和沟通,这场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

  再者,群租房里的租客,认为自己仅是城市中的“过客”,只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大都习惯了这种冷漠的生活。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些都催生了“城市的陌生人”。特别是,群租房中很多是社会底层人士,或者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忙于打拼,回到家往往一身疲惫,也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因此,男子客死群租房,呼唤人性本真的重塑和回归。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来讲,应创新社会管理,在综合治理群租房的同时,改善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规避居住风险。同时,完善社会干预机制和公共救助体系,营造良好邻里关系,激发出人性中的善能量。比如,通过举办“邻里节”、开办社区“网上家园”、发放“睦邻卡”等睦邻活动,为邻里间提供面对面交流情感、化解矛盾、互相扶持的平台,让社区大家庭里的居民真正和谐相处。就家庭和个人而言,在奉献社会、善待他人、呵护家庭和亲情的过程中,释放出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