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郭文婧:运用科技手段避免“限高杆杀人”悲剧
郭文婧
//www.workercn.cn2015-01-28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26日中午12时许,一辆载有50多名乘客由河南省开往天津市的长途大客车在途经津霸公路王庆坨路段时,撞上限高杆发生单方事故,事故造成车内两人死亡、多人受伤,大客车司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当中(1月27日新华网)。

  调查,是要厘清责任的承担问题,但“两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剧已然发生,这才是最沉痛、最应该反思的。近年来,“限高杆杀人”的悲剧,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完全是司机的因素,或者麻痹大意没有看到限高杆,或者交通标志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不高,抱着侥幸心理冲杆;另一种则是交通部门设置限高标志不规范,或者根本没有设置限高标志,导致司机来不及反应“误撞”。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思考,如何让限高杆不“杀人”,毕竟生命才是最宝贵的。避免“限高杆杀人”的悲剧,在现代科技条件之下,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思路有很多种。“限高杆杀人”的悲剧之所以不断上演,就相关部门而言,说到底还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没有首先考虑人的生命安全问题,而是考虑如何真正把超高车卡住。这种思维导致的后果,即使没有发生“杀人”悲剧,也往往因为超高车被卡住而导致交通拥堵。

  解决“限高杆杀人”悲剧,必须思考如何给限高杆注入科技的含量,至少以下思路是可以考虑的:第一,可以考虑形式的限高杆与实质经济制裁手段相结合,限高杆以弹性材料制作,超高车冲杆后可以通过,但处以高额经济罚款与驾照扣分;第二,限高杆预备化,在正式的限高杆之前设立预备限高杆,预备限高杆采用弹性材料,同时配以高频警报,当超高车触碰预备限高杆,就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司机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不再继续撞上限高杆;第三,注入高科技含量,将限高标志制成智能报警器,超高车一旦进入一定范围,就自动发出警示信号,让司机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限高、限宽、限载重等,都是主管部门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所设立的限制措施,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依法设置,具有对道路、桥梁、电线路等公共设施的保护作用。但是,怎么设置、用什么材料设置、设置的措施应该具备哪些功能,我们应该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考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以人为本做好设计,而不应该仅仅为了管理而管理,反而变成了冷漠的“杀手”。相关部门确实应该采取措施了,切莫让“限高杆杀人”悲剧重复上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