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玉胜:“冬日送裙裤”究竟错在哪里
张玉胜 //www.workercn.cn2014-12-10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7日,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媒体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他们中的一些男士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特不舒服。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系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12月8日《大河报》)。

  大冬天给残疾人送裙裤,着实不无“三反”的尴尬:一是反季节,冬天送夏衣;二是反性别,男士收到女装;三是反年龄,中年人获赠少女裙。尽管省残联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的回应中道出了事件的缘由和自身的苦衷,但透过人们对“冬日送裙裤”这一奇葩“送温暖”事件的质疑与诟病,包括残联在内的政府部门应当反思: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扶危济困送爱心活动,该以怎样的思维理念和救助方式行事?表达爱心善举又如何实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工作目标?

  诚然,省残联的诉苦抱屈不无道理,同时我们也无意指责这批衣物的捐赠者。上海这家知名女装厂就只能生产女装,且冬季捐夏装当不无对企业自身经营规律的考量,更何况无偿捐赠本身就是值得肯定与赞许的善举。但问题是,我们的“送温暖”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政府部门年复一年不得不为的慈善“惯例”,还是要真正用于对弱势者的扶贫助残、帮人所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是,爱心企业可以生产什么就捐献什么,政府部门能不能获赠什么就送出什么?

  从表面看,给残疾人“冬日送裙裤”的送温暖活动,失误在于有悖时令的“货不对路”。但正如有网友所质疑的:冬日送裙有点凉,送棉被就暖和吗?其实,在举国解决温饱奔小康的当下社会,撇开个别地方发生的地震洪灾等毁灭性灾害不论,即便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正常年度的穿衣吃饭也未必就成问题。扶弱济困的至善境界应该是因人施救、急人所难、雪中送炭。不对路、不实用、不如意的赠与,只能导致画蛇添足甚至事与愿违。

  正如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残疾人群体而言,由于其所遭遇的人生“不幸”各异,其残疾的部位与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满足残疾人多样性的困难诉求,当为社会“助残”善举必须直面和研讨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多方筹集善款善物,整合统筹慈善资源,以期实现因人施爱、物尽其用的效益优化。即使是体现普惠性的送温暖行动,也要力避乱点鸳鸯谱的救助尴尬。

  剖析“冬日送裙裤”的出力不讨好尴尬,我们更需从思维观念的深层次反思“助残”行为中的爱心错位,那就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心态。正是受政府部门“救世主”思维和“无偿”“免费”等因素的影响,“有总比没有强”“自己不能穿可以再送别人”等,就成了“送温暖”单位聊以自慰的政绩快感。岂知不被尊重的施舍,又何以换来暖在心里的感恩?由此观之,反思“冬日送裙裤”,不能止于换物,更需换思路、换作风、换方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