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潘少军:治污需要精准用药
//www.workercn.cn2014-11-1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想当然、差不多、大概齐,这种粗放式治污的危害不小。打蛇要打“七寸”,治污也要对症下药、精准用药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PM2.5来源解析最新成果:全市全年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14.1%。

  据悉,此次北京综合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源解析技术,通过科学布点监测、采样分析,历经一年半时间才获得这一较为可靠的成果。这项成果不仅令业内人士叫好,也让人们为此感到振奋,因为它明晰了PM2.5来源,解答了人们心中的诸多疑问,让治污决策有了更多依据。

  由这份报告可见,北京的本地污染仍是主要的,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应以本地治理为主,同时需要京津冀联防联控。如此,不仅明确了责任主体和主要努力方向,也为各方协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前,因为没有相应数据,导致了不少争论,也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北京的大气污染主要由外地输入造成,北京的机动车污染并不严重,北京治理雾霾主要靠“外围污染”清理,甚至要靠大风吹、靠大雨浇、靠沙尘暴来“中和”等。混乱的信息和混淆的观点,让人们无法辨析、无所适从。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治污也要对症。没有量化指标、评判标准,自然就无法对症下药、精准用药。一些人推诿责任,不愿放弃相关利益,经常发出各种“杂音”,影响正常的治污决策和进程,也会打击人们治污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此这般,不仅难以制定合理的治污战略,也难以形成治污合力,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想当然、差不多、大概齐,这种粗放式治污的危害不小,必须改变。治污亟须精细化、精准化,不仅要制定细分领域的量化指标,也要有总量控制的量化指标,否则也可能造成“指标达标,污染照旧”的后果。

  以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为例,如果仅仅满足于使几个上游水流断面的水质达标,对于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不加控制,对于湖泊原有污染物存量不设法削减,就会陷入“年年治水,年年达标,年年水华”的怪圈。各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治污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需要人们走出办公室和实验室,搞好调查研究。除了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认识、完善相关数据指标外,还要剔除各种利益因素的干扰,真正让数据“说实话”,让行动收实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