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郑渝川:防范老人受骗,不能单靠子女规劝
//www.workercn.cn2014-11-0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40-70岁的中老年妇女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受害对象,占总数七成。多位市民也向媒体反映有过类似经历,中老年人面对子女的规劝,往往显得固执己见、不管不顾。媒体分析称,中老年群体大都观念陈旧,容易上新兴事物和物品的当;因为迷信而易被迷惑;有同情心而易被假象蒙蔽;法律知识不健全,缺乏法律判别能力。心理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强硬法、委婉法、转移法。(11月1日《华西都市报》)

  专家的几点建议,其实应用都很普遍,效果有限。强硬法只能加剧年迈父母与子女的对立,子女越是强调父母被坏人的拙劣把戏所骗,在父母一方看来,形同反复揭短。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一口气而拒绝认错。委婉法就是查找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提供给父母,或让年迈父母所信任的邻居、亲友出面劝说,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子女获知父母受骗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还要有充分的时间去制止父母购买和转账操作。

  转移法即提供与骗子兜售的“神药”等物品的宣称效果相似的,正规药店、商场等渠道销售的合法合格产品。问题是,很多中老年人之所以会被所谓的“神药”等物品忽悠,就因为合法合格产品的功能、性能存在某种局限性。

  此前也曾有专家和媒体提出建议,要求成年子女要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多跟父母沟通。前述的心理专家建议,也都具备子女与父母有充分的沟通时间的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前提很难普遍具备,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人员加速流动的发展阶段,中青年与父母异地居住的情况非常常见,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住在同一个街区甚至几世同堂的家人,也常常因为年轻一代忙于工作而疏于沟通。这也意味着,要减少中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以及其他销售骗局的受骗率,必须承认很多人无法与父母充分沟通的现实,以此为前提探讨出真正可行的方法。

  先说各类以兜售“神药”等物品为幌子所搭设的销售骗局。这类骗局通常会选择在大型酒店的会议厅举办讲座等活动,以传递活动非常正规可靠的错误信息。一些无良企业和行骗个人还会选择在老年人居住密度较大的小区提供所谓的免费体检、咨询。各级食药监、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应联合行动,敦促酒店企业、小区物管企业向类似活动提供场地时履行必要的审查,并实时上报所在社区、街道及执法部门。拒绝履行相关审查和上报义务的企业,则应承担向销售骗局受害者先行赔付的责任。如果无良企业和行骗个人无法租用、借用到足以获取中老年人信任的场地,销售骗局的运作难度及被查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至于对电信诈骗的防范与堵截,笔者认为公安部门可借鉴奇虎360等企业的联网查询模式,在全国建立起防范电信诈骗联网体系,与报案信息内容相符的电话号码、账号被申报10次以上,金额较大案件的信息所涉及的号码和账号被申报5次甚至3次,公安部门就可以遵照程序通知通讯服务商和银行注销其号码和账号。如此一来,可以使电信诈骗集团或个人通过诈骗手段所获取的收益严重缩水。由于注销号码和账号需要报案信息多次吻合,因而此举的误伤率也将降到最低。

  中老年人拒绝听从子女、邻居甚至银行职员、警察的劝告,执意给骗子转账的个例,并不鲜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销售骗局是以广告、专栏节目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台及报纸上,而电视和报纸是中老年人最为信赖的信息来源,很多人当然会觉得电视上播的、报纸上登的内容要比子女所说靠谱得多。这种情况下,应当要求相关的电视和报纸媒体尽到澄清恶劣影响的补偿责任,播发(刊发)不低于广告时长(版面)数量的科普知识、防骗案例内容,具体内容由广电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确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