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建国:地铁“撕衣大战”不该德法失范
//www.workercn.cn2015-08-04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8月2日下午,武汉地铁二号线洪山广场站,一年轻女孩和一中年女子为争抢座位发生口角,女孩出言不逊骂了后者,后者当即大打出手,几乎将女孩衣服撕扯掉,在其他乘客力劝下才得以平息。网友调侃的“不给力劝架男友”,其实只是名好心路人。(8月3日新华网)

  公共场合中,上演如此的一幕,令人错愕。道德领域内的口诛笔伐,必然会指向两位行为人缺乏涵养的举动,当然对中年女子的指责或许会更多更重。为抢夺一个座位,竟然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展开“撕衣大战”,道德领域的底线已被突破,道德素养的说教已然苍白无力。

  其实,类似的行为并不少见,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内,为占座、抢座而引发冲突并不少见。但是,在常态思维中,我们总习惯于将这种行为看作是道德素质缺失的表现,总习惯用道德大棒去鞭笞这种不文明的举动。然而,在道德领域内,言辞上的斥责和批判,却无法扭转或者遏制这种不文明的举动。在道德的角度予以审视,即便由轻微的不文明举动,上升到重口味的“撕衣大战”,道德警醒与自觉依然只是一句空话。

  于是,当道德底线早已突破,而法律范畴内的规则又无法发力,“撕衣大战”只会愈演愈烈,甚至衍生出更加暴力与血腥的一幕。公共场合内的“互撕”,表面上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而实际上当这种行为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和幅度,就应该由法律进行调整。从这个方面而言,公共场合内的“撕衣”行为,具有侮辱情节,已然侵犯了个人合法权益,应该纳入法律评价的视野中。

  事实上,道德与法律之间,其界限并不完全明晰,甚至在某些时候被人们认为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那么,类似于公共场合内的“撕衣大战”,无疑就是一个鲜明的个案。立足于道德视角,去审视已经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其所获得的观感,必然只是素质良莠命题下的产物,与法律没有任何关联。然而,道德说教并非对症下药,法律范畴内的现象,还是应该依赖于法律思维求解。

  如今,公共场合内的不文明行为日益增多,但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道德与法律的缝隙中,不文明行为被搁置和遗忘,亟需找到破题之法,以确保公共场合中的个人权利保障与秩序维护。其实,在一些城市,对于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也曾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定,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由于不文明行为常常在道德领域之内考量,制度规定最终沦为了摆设。

  需要明白,类似“撕衣大战”不仅仅是道德议题,还是法律议题。只有抛开道德视角,立足法律立场,才能找准解决问题之道,从而减少或杜绝公共场合“撕衣”的暴戾倾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