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余明辉:“僵尸肉”or“僵尸新闻”不是一家之言
//www.workercn.cn2015-07-13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在6月底到7月初,“僵尸肉”的报道沸沸扬扬,但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食品安全参考7月10日)

  当权威的新华网发出“僵尸肉”、打响挞伐“僵尸肉”第一枪,然后央视等各大国内新闻媒体一起向“僵尸肉”开炮,人们还沉浸在“僵尸肉”的恐惧或阴影之下时,“僵尸肉”成“僵尸新闻”的新闻,无疑比“僵尸肉”新闻本身更具冲击力,更值得有关方面重视和反思。

  一方面,作为新华网、央视等国内绝对性权威的大媒体,它们报道或跟进报道“僵尸肉”新闻,也就代表它们认可了“僵尸肉”的存在和说法,而作为受众,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权威媒体的说法不信任,或者说动辄进行怀疑和质疑。

  但另一方面,不管媒体级别大小高低,作为质疑“僵尸肉”新闻真实性的《食品安全参考(北京科技报公众号)》及记者洪广玉的质疑,客观而言也并非没有道理,甚至说还很有“说服力”。

  第一,在新华网等报道中,引用的信息源的确有些模糊,表述得很不规范,比如“记者了解到……”记者是从哪了解到的?是怎样了解到的?广西某口岸是哪个口岸?哪个“80后”?而这些模糊信息交代背后,却是被《食品安全参考》记者洪广玉电话采访(有完整的录音为证),被相关的海关、公安办案机关人员否认、早在2013年就被证实不存在所谓“僵尸肉”之说的。

  第二,就业内人士的观点或常规经营态势来看,诸如肉品的鸡爪、猪蹄等的增值价值是很低的,在冷库冷冻3个月以上就没有利润,冷冻6个月都会赔本没有继续冷藏的价值。

  这两个理由似乎很大程度上都证明了“僵尸肉”存在极大的不可能性。新闻爆出后,不少网友不得不凌乱了:这转变得也忒快了点吧,我该相信央媒还是《食品安全参考》及记者洪广玉?

  这背后,实际上也就隐含着对《食品安全参考》及记者洪广玉的说法看似言之凿凿、证据确凿,但却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疑虑。首先,作为《食品安全参考》,的确是一个不怎么出名、让人很少甚至不了解的媒体,自然很难获得人们无私和有效的信任。况且,在目前不少中小媒体为博取眼球、获取超额经济利益等驱使下,假新闻等并不鲜见的情况下,更降低了人们对这些小媒体的有效信任。

  其次,作为这篇证伪央媒《僵尸肉》的报道,作者的署名很不规范,具有高度自媒体风格。比如这篇文章的署名,正规媒体应该是“文/洪广玉”,或者“洪广玉 本报记者 或本刊记者,或本报首席记者”,不可能存在“文/洪广玉(食品安全资深记者)”这样存在自催自擂嫌疑明显的署名方式。

  但是,这篇质疑央媒《僵尸肉》报道的文章,无论其自身到底真不真实、可不可靠,但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自媒体流行、传播极快、范围极广、真假难辨的当下,其形成的巨大舆论风波,的的确确是已经形成且冲击力不小。此前人们对央媒《僵尸肉》报道的深信怀疑,通过此次洪广玉质疑的冲击,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模糊或动摇,不再那么坚定和清晰。而这种模糊或动摇,已然超出了仅对《僵尸肉》报道这篇文章可靠性认识的范围或伤害,进而形成了一种对央媒、国家媒体新闻报道等整体信任更大、更深远的全方位伤害。

  因此,不管是应对新闻舆情,还是维护央媒等新闻报道在国内等新闻界的权威,还是确保群众对新闻准确性把握、避免新闻模糊等问题,面对此“僵尸肉”还是“僵尸新闻”的质疑,我们不能让一面之词满天飞,有关方面都需要对此在第一时间进行严肃的表态、调查、了解、处理和公示,以正视听,把可能的伤害降到最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