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张枫逸:更应关注价格背后的权利缺失
//www.workercn.cn2015-04-27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更多

  广州日报报道,东莞外国语学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一些学生与家长认为“被坑了”,因为事先他们不知道校服价格。

  对于“天价校服”的质疑,东莞外国语学校解释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制作校服的企业也表示,单价、面料、质地、款式等都是按照东莞市统一招标要求去做的。这一说法在去年修订的《东莞市规范中小学学生服管理办法》中得到了印证。根据规定,“学生服实行定点生产供应制度及定点供应企业备案、考核管理制度。定点供应企业由市教育局委托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不过,合乎程序并不等于实质正义。全套校服2180元的价格虽然是通过招标确定的,但整个过程都是教育部门、学校、服装企业在参与,作为校服的使用者和购买者,学生和家长却被忽略了。不仅不能参与和监督校服招标,就连价格都是在领到校服之后才知道的。这种权利被剥夺的无助感和不公平感,比花2000多元购买一套校服本身,更难以令人接受。

  在接受采访时,东莞外国语学校相关老师表示,价格确实比以前校服价格高,但质量比以前要好一到两倍。“优质优价”或许是教育部门招标采购的出发点,不过,作为管理机构,他们并没有权利替学生和家长做主。再者,学生统一着装,本身就包含着遏制学生穿着上的攀比之风,培养学生朴素节俭、文明向上的品行,但“天价校服”呢?

  少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和监督,由教育局一家唱独角戏,校服招标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这背后是否存在猫腻?如果学生和家长的权利依然是镜花水月,那么今天有“天价校服”,明天就可能出现“天价教辅”、“天价春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