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殷建光:阅读古籍设学历门槛不如设“知识门槛”
//www.workercn.cn2015-04-20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市民反映,根据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一规定被读者质疑“有歧视嫌疑”。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探访。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此规定,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同时,古籍等文献内容相对较为专业,一般提供给有科研需求的研究生、博士或专业研究人员用于学术研究,其他读者对这些书籍的需求较小。(4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其实,工作人员的解释不无道理,物以稀为贵,对于稀缺的书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保护,好好珍惜。但是,我们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放在那里显摆的,而且,使用者也不应该有学历的规定,应该允许人家业余公民搞研究,就算“其他读者对这些书籍的需求较小”,但也有啊。笔者认为,与其给阅读古籍设学历门槛不如设“知识门槛”。

  所谓“知识门槛”,就是要考察阅读者对借阅古籍等历史文献的相关情况,让懂得的人去研究,去学习,比仅仅卡学历要好的多,我们应该有一种古籍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键是你是否有阅读知识的资格。这更重要。货卖识货人,书为知识人。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对稀缺文献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影印,方便更多的人阅读。古代的文献中有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我们应该能够让更多的后人进行触摸,进行感悟,古代文献不应该是高学历人的专利,应该是更多公民共享的历史文化福利。

  其实,这个现象的背后是知识遭遇桎梏的问题,我们一些人总是认为,知识是少数人的专利,忽视和冷落大众需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意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是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打造出更多知识普及的舞台与平台,让公民能够更方便更快捷的接触学习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艰深高科技知识。

  不怕公民不懂,就怕公民不学,不钻研,我们应该逐渐取消公民获得知识的形式主义门槛,我们的门槛应该是求真、求知的门槛。阅读古籍设学历门槛不如设“知识门槛”,期盼我们的图书馆自出学历迷信的阴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