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大山:公立医院改革,走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木”
//www.workercn.cn2015-04-03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公立医院该不该逐利,需不需要市场?这个医改的核心问题一直思路不清、争论不止、方向不明。此次出台的《意见》一锤定音:既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也在破除之后如何建立“运行新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多年来步履维艰,围绕着以药养医、以检养医,推出多种制度和举措,却都收效甚微,原因就是没能在根本上改变医院对利益的渴求。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收入80%以上是靠医院创收,从医院到科室再到医生,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这种机制下,医护人员再负责、再为病人考虑,也无法避免跟着业绩这根指挥棒走,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也异变为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

  就在1日,刚刚执行一周的重庆医疗项目收费调整被紧急叫停,因为调价后虽然有些项目降价不少,但也有另外一些项目收费飙升,遭到患者强烈抗议。官方承认工作疏漏、听取公众意见不够。这次失败的改革就像是中国医疗现状的缩影,医药分离、药品限价、医检互认……这些制度的设计初衷都是为患者减负,但改革绝不只是在价格上加加减减。如果不构建起医院与医生收入的新机制,任何改革举措在执行层面都会走样。

  现实中,患者始终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医护人员愈发觉得工作累收入低。但患者利益与医护人员利益绝不能是跷跷板——降低药品价格与检查价格让群众受益,不能靠医护人员的廉价劳动支撑;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改善医护人员收入,也不能将成本转嫁到患者头上。所以,若要让公立医院不再逐利,回归公益性,就必须“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既以公共财政兜底,加大对公共医疗的投入,并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强化医保支付、补偿制度,提高医院收入中医保支付的比例;另一方面,建立起“以技养医”的医疗人事薪酬新机制,让市场来决定医生薪酬的多少,让医生与患者形成“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医生薪酬市场化并不矛盾。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在新机制中,必须充分考虑剔除种种灰色收入后,如何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2003年,李光耀携妻访问英国时,妻子中风被送入一所提供免费医疗的公共医院,不料却半天无人理睬。后来,李光耀坚持让夫人回国治疗,并表示:“免费公共服务会严重削弱公职人员的服务精神,使公共服务被公众滥用,服务效率大降,受苦的将是一般老百姓。”

  加拿大和很多欧洲福利国家,都与英国一样看病难、效率低。究其原因,医改实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面有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公益与市场的矛盾。协调这些矛盾的过程,就像在走平衡木,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但不管怎样,中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在13亿民众期待之下,不能回头,只能砥砺前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