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清理“野鸡大学”的虚假办学土壤
马想斌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自打《围城》里的方鸿渐从国外留学回来,中国就开始不断供养海外的“野鸡大学”。如今,国内也纷纷成立“野鸡大学”,常常以“国字头”的校名唬人、“经管”这类热门专业的校名诱人。

  总之,只要你出钱,就能给你一个心理预期的学校就读。实际上,“野鸡大学”可谓深谙学生家长心理,北京之所以成为重灾区,很明显迎合了考生向往到大城市读书的心理。

  “野鸡大学”,只是一个形象的称呼,正确的说法叫“虚假大学”。根据南方周末的消息,那些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学校,被称之为虚假大学。近年来,上大学网陆续发布三期“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虚假大学。经对比,榜单中的“野鸡大学”,数量不断攀升,三年时间业已翻番。

  “野鸡大学”如此“逆势增长”的业态,着实让人疑惑,“野鸡大学”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居然在当下社会如鱼得水?这当中,除去那些考生急切想读“体面”的大学,以及“野鸡大学”名头做得像极了真的外,教育监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缺失?

  “野鸡大学”的存在,危害性显而易见,学生家长不仅金钱被骗,时光亦被盗走。对于社会教育的整体来说,“野鸡大学”所搅浑的是需要扶持壮大的民办高校。在“僧多肉少”的局面下,无论是“野鸡大学”,还是一些民办院校,纷纷抓住考生急于上学的迫切心理,在招生上大做文章,在就业率上采取“高薪就业,一步到位”等承诺性用语。

  可最终的结果或许不是承诺的那样。上“野鸡大学”,学生花高额的学费读三四年书之后,才知道学校并没有颁发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或专科文凭的资格,而是自学考试的文凭,甚至是假文凭。这其中,不管是“野鸡大学”,还是一些正规民办高校,招生中夸大甚至虚假欺骗的手段,让一些正规民办院校也逐渐向“野鸡大学”的手段靠近,进而失去了清晰的界限。当“野鸡大学”成了民办院校一个乱象时,民办院校整体声誉也跟着受损。

  由此也可看出,对于“野鸡大学”的清理,行动主体不能仅仅依靠提升家长的识辨能力以及媒体曝光,教育监管部门不能置之事外,而且清理行动的范围,亦不能仅局限于业已曝光的名单院校,而是将办学中的种种“虚假”都纳入到清理的范畴之内。没有了虚假的办学土壤,“野鸡大学”自然失去了生存的依附空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