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校园像鸟笼”风险防范背后的价值排序错位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跑跳怕碰着!玩球怕磕着!如今的孩子成了“易碎品”——家长们恨不得把他们攥在手心里,校长们恨不得把他们放进玻璃罩里。而孩子们呢?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运动快乐。(5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约束学生的体育活动、忽视体育课,不仅带来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育和建设带来了负面效应。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一些学校不惜采取“因噎废食”的做法,千方百计地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让学生们与操场、体育运动渐行渐远。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原本是一个概率事件,学校只要尽到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的职责,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眼球效应时代,一旦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经济纠纷和社会冲突,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就会游走在道德、人性和法律的夹缝地带,学校就会承担着“赔不起”“伤不起”的无限连带责任。于是,学校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就会采取一些明知是违背教育规律却又“不得不如此”的举措。

  当校园成为“鸟笼”,学生成为鸟儿,教师成为“保姆”,体育运动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占和压缩。过于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他们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需要;价值排序的错位,让体育成为不受待见的边缘学科。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体育运动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主课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资源应该被如何配置,往往取决于哪种利用方式更有效率。设置体育课的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源于一种短视、功利的工具理性。只求立竿见影提高学生分数,却忽视体育运动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隐性的正功能,错得让人痛心。

  “三育并重,特重体育。”这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确定的南开中学的教育方针,尽管时过境迁,校园体育却依然被学校放在首位。超出国家标准的体育课教学计划、完备的体育设施、为学生参与运动提供便利……使爱好读书、爱好体育不仅成为南开学子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他们从学校继承宝贵的精神财富。

  避免“校园像鸟笼”,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离不开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的提振。事实上,体育运动和风险防范不是对立的两极,只要把握得当,完全可以结伴而行、共同成长。只有将体育置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公共财政投入、课程设置、社会认同上给予体育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校园体育才会像南开中学那样如火如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