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宋清辉:“水十条”最大看点是可终身追责
//www.workercn.cn2015-04-29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时候,此时发布“水十条”其背后颇有深意。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政府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背景下,此举有助于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多赢格局。

  从本质上来讲,“水十条”背后的深意实质是推进我国水资源化改革,其中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是,“水十条”第二条内容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这样做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一是实施“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并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有力推进转型升级。二是“水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优化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水十条”虽然来得有些迟,但它现在已经和空气污染问题一样,受到了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老百姓的高度重视。如“水十条”发布的当天下午,就有深圳一家媒体就爆出,深圳一家企业污水直排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库周边“血流成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涉事无证企业已停工,这说明水的问题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但是,“水”问题的形势却依然严峻。

  中国自1994年从淮河流域治理开始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经过21年的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流域干流的水质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水环境的质量依然与老百姓的愿望相差甚远,有不少地方老百姓甚至没有可供饮用的水源。

  综合来看,中国“水”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偷排漏排现象严重,如臭名昭著的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曝光后获得习主席批示后,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依然有一些企业“顶风作案”,原因是什么?它折射出来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枉法侥幸心理。二是城市中的景观河段治理有很大改观,城乡接合部河段出现黑臭现象十分明显,这说明什么?面子工程、政绩观念在作怪。三是河流的干流水质有所改善,支流水质污染呈普遍态势,还有一个是地表水治理着力较大,而对地下水却疏于治理,这又说明什么?地下水污染关乎下一代,但不少企业却在干着“断子绝孙”的事情。

  面对地下水污染严峻形势和监管难题,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严格加大地下水污染惩罚力度等,才是解决水污染的唯一路径。

  相较于以往中央关于“水”的文件,本次“水十条”的最大看点是可终身追责的严格的考核制度:一是“水十条”在历史上首次对签订责任书和约谈省长进行了明确,这种严格的考核机制威慑力极大,保障了“水十条”行动顺利落实。二是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到水环境,“水十条”均规定了截止时间和明确了量化指标,并采取对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后惩罚制度来倒逼从效果出发的环境治理需求的落实。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提质增效、促转型一直是政府的期望。治理“水”的问题,将会直接利好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此前并不受到重视,欠账很多。政府此时大力推动包括污水治理在内的环保政策,毫无疑问,“水十条”将为水环境保护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新动力,为相关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等产业带来机遇,行业发展有望拉开历史新篇章。

  可以说,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满足了民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政府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很深刻,制定和出台的一些环保标准比过去更加严格,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作出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的判断,相信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环保产业将会是一个大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大规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将呈现出继续扩大态势。

  毋庸置疑,“水十条”能带动数万亿的中国经济,但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更希望的是让下一代拥有一个像模像样的美好的玩水嬉戏的童年景象。

  支持“水”事业,从你我做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