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爱心捐赠不是盲目倾倒
本网特约评论员 言寡尤 //www.workercn.cn2014-12-0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据大河网2014年12月08日报道,郑州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一些受捐者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事后河南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是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

  其实,此类捐赠不当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非典时期”北京市受赠结余物资中,个别物资难以分发,存在毁损、变质、临近保质期限、无法用于临床使用等问题。“汶川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在很短的时间内踊跃捐款捐物,然而,由于捐赠单位和企业对捐赠的物资管理不严,存在着装箱的数量、名称与外包装标注不符现象。今年冬天,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沙洛乡中心校爱心衣服堆成山,学生不缺衣服,但缺少日用品、取暖设施和上网学习的条件。

  爱心捐赠本出于善意,用温暖之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但是如果应用不当,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不当捐赠衍生资源的浪费。有些捐赠物品并非受捐者当下迫切需要,在捐赠当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后又被搁置,直至变质、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给残疾人捐赠的女士衣裙,型号只适合13、4岁的少女穿着,对于受捐者来说根本就是用不上的“爱心累赘”,只能造成物资的二次浪费。暴露出有关部门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社会捐赠款物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经验不足和管理混乱等问题。爱心物品没能抵达真正需要它们的受助者手中,造成让人惋惜的爱心浪费现象。

  不当捐赠造成情感的伤害。尊严是捐赠的基本原则,良好的捐赠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讲求爱的平等传递,而不是高高在上,喊一句“嗟,来食!”在最需要棉衣棉被的冬季领到单薄的裙装,此类莫名其妙的捐赠品,难免让受捐者很受伤,“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如果捐赠让接受捐赠者感到被施舍被怜悯,或者只是一种被应付的敷衍,这都是对接受者的伤害。捐赠不能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唯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捐赠才是健康的捐赠关系。

  不当捐赠沦为赚取令名的噱头。网传某慈善家为患病少女捐款30万元现金,随后拍下病人床头摆放现金的照片,并在网上传播。还有的商家借捐赠之机清理积压的库存,既赚了名誉又清理了陈货。但是由于货物不一定针对受助者的需求,就会出现“尴尬捐助品”。行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也要尊重受助者的意愿和需求,这是尊重人性的体现。否则,就会沦为戴着伪善面具的买卖和广告。

  为此,在捐赠物品传递爱心时,需要架起捐赠者与受捐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受捐者真正需要什么。同时注重捐赠的方式方法。让捐赠物资能够确确实实地发挥其效果,实现社会捐赠的真正价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