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崔文佳:政务新媒体重在搞好“政”业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发布的《2015年1-6月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达到28.4万个,政务微信推送文章2000余万次,原创性、区域性、亲民性均明显增强,传播手法更为多元,新媒体特色凸显,收获网民“点赞”。

  经历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生长,政务新媒体的摊子已然铺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政务大V”不断涌现,“阅读量10万+”的文章层出不穷。事实证明,以开放、交互为鲜明特色的“两微”,正与肩负“为人民服务”使命的政务机关,碰撞出火花、释放出利好。不过,为此兴奋之余,我们也需清楚地认识到,当下的政务新媒体虽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量”升显著,但“质”距离百姓期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放眼看去,目前,政务新媒体账号尽管不少,但大部分的用户体验还不算给力。有的是装聋作哑、一言不发,开通账号纯属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评;有的是板起面孔、拒人千里,动辄复制粘贴一段官话套话敷衍了事。更有大量账号发言倒是很勤、很亲民,但就是不务“政”业,除了早安、晚安,不是晒自家饭菜就是熬心灵鸡汤,偶尔再穿插些天气预报、保健养生。说其挂羊头卖狗肉有些夸张,但内容终归和政务事项相去甚远。

  政务机关试水新媒体,做做样子很容易,但要想成为行家里手,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这功夫往哪下?首先得搞清楚政务新媒体的角色定位。做政务工作,归根结底是做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借新媒体的东风,不是为了赶时髦、博出位,而是政务机关适应社会行为变化的必要举措;微博微信,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政务机关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的新工具。也就是说,借助新媒体平台做政务工作,改变的只是双方打交道的方式,并非相关部门“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发布政务信息、联系服务群众等核心业务一个都不能少。而这,也正是网友们对政务新媒体的角色期待。

  明白了“干什么”,更要解决“怎么干”。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政务上网必须换换脑筋,树立互联网思维,按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想问题办事情。新媒体传播讲求“短平快”,我们就要力争“微言大义”,发布信息、沟通民意跑在前头,并把握好时、度、效;新媒体世界推崇“草根文化”,我们就要放下身段、晓理动情,说群众听得进去、接受得了的话,塑造亲切活泼的鲜明个性;新媒体问政期盼“即时回应”,我们就要实时互动、及时响应,不能让线上沟通与线下决策脱节,等等。说到底,新媒体之于政务机关,好比一块璞玉,丢弃一旁或胡乱对待,终究是块石头;澄思寂虑、精雕细琢,才能收获美玉的光彩与魅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