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一语中的
//www.workercn.cn2015-08-19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互联网+”企业不能对劳动者权益做减法

  美容、洗车、出行服务……记者在京走访调查多家企业发现,不同类型、定位的“互联网+”公司,对劳动者管理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都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8月18日《工人日报》)

  苑广阔评论说:“互联网+”企业的劳动管理,和传统的企业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国家法律在这方面的监管上存在空白,这成为一些企业规避自己责任的借口,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自然还是那些“身份不明”的劳动者。尤其是当双方发生纠纷的时候,客户和劳动者的权益都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寄希望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改变目前法律监管上的空白局面,把“互联网+”企业和他们的劳动者都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不是对劳动者权益做减法。

  “假自杀索赔”莫当笑话看

  近日,重庆九龙坡石坪桥某小区,一女子为了让前男友来见自己,竟然网上谎称自杀。民警找来开锁匠撬开锁后,发现女子竟淡定地在床上玩手机……虽然房东之前已答应承担所有费用,但感觉被戏弄了,并让女房客自行承担开锁和换锁费用。让人意外的是,次日,女子来到派出所投诉,要求民警赔钱。(8月18日《重庆商报》)

  段思平评论说:谎称自杀误导前男友报警,引发警方出警救人的连锁反应,这显然是对警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女孩不反思自己,反而要求警方为救人中的破门行为埋单,更是让人觉得不可理喻。这起荒唐闹剧虽然是一个极端个案,但背后折射出部分公民公共意识与法律意识极度缺失,值得人们认真反思。这起案例也给所有公民上了一课,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也好、网络空间也罢,我们的行为都应恪守底线,如果动辄任性而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