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敬一函:呵护七夕节的文化坐标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很多人的钱包估计又瘪了。在街面上,你到处可以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气息。商场、花店、KTV、影院等都在做着各种促销活动。就连收到的短信也在趁着这个节日卖东西。可以说,七夕节已经成为了如今商业社会的一个促销缩影。

  透过被人们抢购的玫瑰花,以及快递员忙碌的背影,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消费热情在这天“井喷”。不管是异地恋还是单相思,礼物似乎成了七夕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很多人的眼里,礼物成了浪漫的载体。很多恋人都在期待对方能有所表示,能给自己带来不逊于他人的惊喜。这个节日越来越成为脱单的吉日、商家的盛宴。

  七夕节之所以现在这么火,很重要的原因要归于商家的精明。一如,“圣诞节”、“光棍节”,商家都在制造浪漫,并以浪漫之名行促销之实。商家在以节日概念做营利文章。他们善于抓住人们的心理,在羊群效应中赚得盆满钵满。

  七夕之夜“爱情”当道,这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如果每临七夕,人们总习惯把浪漫与消费嫁接,只记得跟风秀恩爱,那七夕节的文化味道就会越来越淡。其实,七夕节在我国有久远的存在历史。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它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比如,“七夕”除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乞巧”。“乞巧”的民俗由来已久,在很多古代典籍均有记载。从宋朝的记载来看,人们对“乞巧节”的准备从七月初就会开始,它是当时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

  毫无疑问,传统节日需要热闹,也需要与时代接轨。但是,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历史;很多很多的历史,才能产生一点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多很多的传统才能造就一个国度的特有文明。如果传统文化被商业力量肢解,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