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徐宏洲:国学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www.workercn.cn2015-08-2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明年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不少人感慨,被冷落多年的国学教育终于进入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不过,为之叫好的同时,人们也生出一丝担忧,国学教育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亮黄牌的“软专业”?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国学博大精深,短短四年,究竟能沉淀下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出多少国学研究的新观点,恐怕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有人说,国学的文化作用、精神作用,应该像盐一样。一杯水,盐撒进去,看不见,但有滋有味有益处。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只看到国学教育的缺失,而在没有先前充分铺垫的情况下,直接在本科阶段狂补,未免有些突兀和刻意。相较之下,从娃娃抓起,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让国学教育润物无声地贯穿学生生涯,或许才能真正发挥其人文素养的熏陶作用。

  目前,市面上对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培训正借着这股东风发展起来。不论是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还是古代先贤的名言警句,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青少年而言,是否了解国学本身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能从中汲取养分。这就好比孩子可能不需要知道饺子皮是什么样庄稼经过多少道工序磨出来的,但他们应该知道什么节日吃饺子,吃饺子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相较于社会上国学教育培训的火热,中小学的国学教育状况却显得些许冷清。按理说,语文课应当承担起国学教育的大部分任务,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且不说别的,就诵读经典这一块,很多学生就不过关。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倘若教材不要求,那选择背诵默写的学生肯定是少数派。即便是诵读,也往往出于考试的考量,功利性太强。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今若总是以考试为导向,对诗经楚辞、魏晋散文、唐诗宋词等内容分门别类,恐怕那些“非重点国学”将永远成为历史了。

  当然,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教育,不能单指望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不妨从可体验的环境出发,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接触国学的表现形式,了解国学的内在气质。比如,让学生着汉服体验“开笔礼”,令其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比如,让学生行敬师礼、形体礼,促进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等。总而言之,国学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但抓什么、怎么抓是门学问,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好好研究一番。理性认识、科学施教,才能让孩子学得有养分、有体验、有意思。

  (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讲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