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摘得世界技能金牌愿能激励观念快些转变
金备
//www.workercn.cn2015-08-20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月18日,《工人日报》《河南工人日报》同时报道了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这次大赛,中国代表团派出32名青年选手参加了29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5金6银3铜、12个优胜的优异成绩,也是中国队自2011年参赛以来首次夺得金牌。

  在本次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年青技工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很值得庆贺。也要看到,在比赛中,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飞机维修、砌筑等领域的奖牌,多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工业强国所包揽。中国选手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正如专家所表示,与职业技能领先的国家相比,我国技能人才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断档等问题。

  技能人才的成长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现代化的跃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能不敬佩中国人的勤奋和才智,第三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就取得了金牌的突破。但也要看到我国与职业技能领先的国家相比,技能人才的就业人口比例仍处于下风。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就业人口数量的5%.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中国在高等教育、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要生产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产品,培养更多年轻的、同时具有真才实干的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在制造产业、能源设施等诸多领域的生产更具效率”。他还说:“世界技能大赛旨在激励各国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更多的青年去从事技能职业,从而能够满足企业的国际需求。因为劳动力的转移和商业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经历过观念转变,就如最初企业改革出现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转变,之后出现规模要效益的观念,可总体上追求的都是以数量取胜,虽然也有质量出效益的观念,可依据的是管理出质量。因此,长期以来,“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没有太大变化。而中国规划工业进入4.0版的时代到来,向科技要效益凸显出来,必须重视对技工的培养,要从职业教育抓起。只是也许中国经济发展得快,人们对人才的认知观念落后于实践的需要。一方面认为做学问和当官的人才是人才,一方面对金钱的追求认定快速暴富的人才是人才,而对工匠的培养,社会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把技能人才看成可依据需要买卖的劳动力而已。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劳动报酬,虽有市场可以调节,但体现不出对技能工人的培养。而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因对人才认知观念陈旧而难以到位。因此,培育年青人的工匠精神,往往事倍功半。

  固然,人们观念的转变,会遵循“水到渠成”的规律。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渴求“水已到”,但对工匠是人才的认知却“渠未成”。这需要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利益分配引导,让人们快些转变对人才认知的观念,促进工匠精神在职工群众中开花结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