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基层教师为何难留基层
赵昂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甘肃省会宁县是著名的“状元县”,这个因“红军会师”而知名的西部小县,同样以基础教育著称。这个人口只有58万的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2年,已累计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7万多名学生。

  就是这样一个教育大县,如今却因这样一则新闻而再次陷入舆论焦点。甘肃会宁去年底启动了一次警察招考,新招的189名警察中,有171人来自教师队伍。之所以这些教师争做警察,是因为在当地,警察比教师待遇更好,社会地位更高。

  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而对于类似会宁县这样的贫困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很显然,“一江春水向警流”,说明基层教师拿到的实际待遇,并不及公务员。当一个教育大县都尚且如此,其它边远贫困地区基层教师的工作状态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在乡镇,基层教师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只是教书匠,他们更是衔接留守孩子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桥梁,是为后者点亮人生的一群人。而基层教师的窘迫境地,会让留守孩子对教育产生怀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深入农业县四川省芥县的乡村中学后发现,当地教师收入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让他们在学生面前备受质疑。有些留守少年直接称老师为“淘汰产品”,认为教师们当年外出读书拿到文凭,回来后还不如“刷大白”的赚得多。很多留守儿童,因此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打算。

  基层教师待遇低下,不仅导致了基层教育人才流失,他们的困顿更容易滋生留守孩子对知识的轻视态度。而这样的轻视,将阻断这些孩子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代际贫困。

  面对着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压力,那些不得不通过考公务员等方式“向高处走”的基层教师,各有各的无奈。基层教师与其它同学历层次人群从事工作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工资水平,更体现在职业晋升阶梯、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职业荣誉感等诸多方面。

  留下乡村及贫困地区的教育人才,其实是为留守儿童留下走出贫困的希望。留下老师,需要的不只是待遇,更重要的是机制,一套完整健全的基层教师职业发展机制。让基层老师能够看到扎根基层的未来,留守儿童才能拥有点燃未来的机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