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天下】印度国防“自力更生”面临三大制约-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来论

【管窥天下】印度国防“自力更生”面临三大制约

李红梅
2020-08-28 06:59:2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近些年,印度军事实力有所提升,但要在国防领域实现“自力更生”,仍然面临三大制约因素,包括“技术鸿沟”和效率低下、资金有限和部门间结构性问题突出等。此外,“好高骛远”也容易让印度军事发展受挫。

  在国际关系中,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世界大国,军事力量是重要指标之一。印度长期致力于追求世界大国地位,加速军事力量的发展是印度历届政府的战略选择。

  今年以来,印度已经多次强调要在国防领域实现“自力更生”。

  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就新冠疫情发表第四次全国讲话,提出“自力更生的印度”倡议,希望借助新冠疫情“转危为机”。

  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发推文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2024年逐步禁止进口101种军事装备,包括轻型战斗机、突击步枪、雷达、运输机、常规潜艇以及巡航导弹等,通过在国防领域实行“进口替代”,促进印度本土军工业发展,推进国防领域的“印度制造”。

  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当天,莫迪在红堡城墙上发表演说,展示了要在各领域实现“自力更生的印度”的政治决心。

  在国防领域推行“自力更生”是莫迪政府推行军事改革、提升印度军事实力的重要内容。2019年印度独立日时,莫迪就宣布设立了国防参谋长一职,以协调海陆空三军长期以来的内部竞争,促进军事一体化和提升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国防系统只分别设立了海陆空三军参谋长,未设国防参谋长一职。这与印度文官体制下政府总是担心军队势力坐大有关,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对军队充满戒心。

  尽管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综合军事实力还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印度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规模,现役人数高达140万人左右,同时还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在太空领域,印度目前是世界上拥有反卫星导弹的四个国家之一。2019年3月27日,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印度的反卫星导弹测试成功。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SIPRI年鉴》显示,2019年印度军费开支总额为711亿美元,首次排名全球第三。

  而军事网站“全球火力网”(GFP)公布的2020年全球军力排行数据显示,在138个综合评估的国家中,印度的潜在军事实力排名全球第四,其中空军潜在实力排名第四,陆军排名第五。从2006年至今,印度连续15年潜在军事实力排名稳居世界第四。

  除了重置机构、推行国防装备“印度制造”外,莫迪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印军综合实力,还进行了战略调整,利用印度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蓝水海军”,试图将印度从“陆向型”国家转变为“海陆复合型”强国。

  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印度军力发展仍受限于诸多因素。

  第一,“技术鸿沟”与生产效率低下短期难以克服。

  军事力量的发展需以强大而完善的军工体系为后盾,而这一块长期以来是印度国防力量建设的“短板”。据SIPRI的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印度是仅次于沙特的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其进口份额占全球总额的9.2%。

  早在1995年时,印度就雄心勃勃地宣布10年内将印军装备中的“本土成分”从30%提升到70%,然而到目前为止,印军所需装备的70%仍靠进口。这主要源于印度在技术上的“短板”导致其国防研发无法满足军事部门对武器装备的技术要求。

  印度军备生产经常面临一个困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印军常常雄心勃勃地进行项目扩展,却因为技术不行,导致装备劣质、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军队部门的防务需要。

  另外,印度军工部门存在严重的“拖延症”,常常导致订单无法按期交货,且成本往往超出预算。

  例如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其交付日期已被推迟了好几次,目前仍难确定何时能服役。

  第二,资金有限制约印度军力发展的雄心。

  尽管印度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军费开支国,但在印度国防部门看来其军费预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近60%的军费开支都用于支付军事人员薪水,剩余的资金很难满足军备现代化改造的需要。

  更糟糕的是,印度经济近几年表现不佳,增长放缓,新冠疫情的持续扩散更导致印度经济雪上加霜。据IMF6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印度2020年GDP增长率可能为-4.5%。

  目前印度财政入不敷出,政府“缺钱”现象严重,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如何平衡好民生与军事部门的资源分配将是一大难题。

  第三,部门间结构性问题突出。

  因结构性问题导致部门之间竞争也是阻碍印度国防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比较典型的是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分离、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分离。

  美国已故知名南亚问题专家斯蒂芬·科恩曾指出,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DRDO)所扮演的供应者与评估者的双重角色是问题的关键。该组织几乎垄断了印度本土装备制造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同时还拥有对军队部门任何海外采购提议的否决权。而军队部门被认为偏爱采购,因为具有可观的腐败收益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一方面大力推广“自力更生”运动,另一方面似乎又偏离了这一口号。

  印度最近加紧了海外军购的步伐,与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的军火贸易如火如荼。这本身也说明了印度国防要真正实现“自力更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印度“好高骛远”的战略文化也可能影响其军事雄心。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