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重塑优良学风需系统化采取措施-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今日推荐

科技日报:重塑优良学风需系统化采取措施

陈如标
2019-06-16 09:47:15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由此想起曾拜读李克强总理的《师风散记》。其中讲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职攻读北大的经济学博士,论文写出来后请导师厉以宁教授准许进入评审程序。厉教授开出了评审专家名单,都是国内经济学界大家。他告诉李克强:“这些人所看重的只是论文本身的分量,而不会在意论文的表面或其他与学术无关的东西。这样做对你有益,可使你的论文得到真实的评价,经得起各种检验。”因为这张名单和厉教授的话,李克强把论文又一次修改,将申请答辩日期推迟了半年。最终,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治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读了这段文字,既感慨克强同志严谨治学、自我加压、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慨当时学术界优良的学术风气。那时无论是导师还是评审专家,都从学术本身出发严格认真评价,不会受学术以外的因素影响。

  我体会,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学术界比较普遍。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在国防科技大学读本科时,学校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每年都有考试不及格、论文答辩通不过的学生。物理系有位高伯龙教授(我国激光陀螺技术奠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自己的学生尤为严格,他的博士生大多被他要求延期毕业。正因为这样,他的学生素质高,许多人后来成为学术带头人。

  然而,现在我们的科技评价却经常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影响。为了维护客观公正,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设计了缜密复杂的专家回避制度、打分票决制度、盲评制度等。但科学技术问题专业性很强,有其自身规律,简单机械套用行政管理方法,程序公平不一定就能保证良好的结果质量,特别是创新性越强的项目,理解支持的人就越少。

  过去学术风气正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学术民主。学术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权威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大家可以平等争论学术问题而不担心丢面子或被打击报复。我国原子弹、氢弹攻关过程中,氢弹原理就来自一位年轻科研人员在讨论中提出的一个初步想法,于敏先生以深厚的理论造诣迅速作出判断而找到了突破途径。

  然而,现在学术界却很难平等地讨论尤其是争论。去年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调研座谈时,许多院士专家说现在大家过于看重情面,如果在会上被人质疑就会觉得丢面子,以至于召开学术会议时台下的人不敢或不愿去提实质性问题。杨振宁先生对中国建设超大对撞机直言不讳表示反对,这种批判和质疑精神在当前普遍缺失。

  现在这样的学术风气怎能鼓励创新、促进创新呢?确实到了需要下决心扭转偏差、回归优良学术传统的时候了,应就此系统化采取措施。

  第一,从文化深处着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大旗,迎来赛先生、德先生,为我国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当前,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重塑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积极因素,把尊老、尊师和创新、质疑精神结合起来,倡导秉公直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倡导发现问题是水平、指出问题是品格、解决问题是能力。

  第二,广泛发动重塑良好风气。管理决策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营造尊重科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氛围,杜绝因私干预项目评审。在高校、科研机构优选一批学风端正的学术领军人物,带头发起重塑良好学术风气活动,承诺从自身做起,倡导理性质疑、平等交流、诚实守信,不把非学术因素带进科研工作中。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人人参与。

  第三,对评审专家也要以信任为前提。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评审专家,给予其充分信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以绩效为目标、以诚信为底线”的评审专家管理机制。一是把好入口关,提升门槛,精选品德操守、业务水平过硬的本专业领域一流专家作为评审专家;二是充分信任,相信他们能够站在国家利益和科学技术本身角度做出独立学术判断,不设置过多繁琐限制措施;三是严格管理,对评审专家的判断能力和作风操守进行后评价,建立诚信档案。对于违规违纪评审专家实施严厉问责。

  第四,完善惩戒制度。建立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对抄袭剽窃、伪造数据、浮夸炒作、跑项目要项目等败坏学术风气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认定就严惩不贷,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违规成本,让剽窃者、作假者、投机取巧者受到学界的共同抵制。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 中工时评:“夜间区长”加“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个好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和杨浦区分别有了自己的“夜间区长”以及“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是该市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借鉴国际经验的新做法。

人物

  • 在黑土地上书写新传奇

    北大荒开发建设犹如一条纽带,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集体荣誉、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将农垦人不分年龄、职业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 好家风,柔且刚

    前不久,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崔译文夜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赶紧上前把小梁推开,自己身上多处受伤。面对人们“为何敢”的问题,她回答说,“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

  • 我的环保故事(7)|蒋大伟:一旦环境事件险情发生,做“逆行者”就是我们的使命

    当下中国,做环保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近日,我们推出#我的环保故事# 栏目,欢迎更多的环保人,特别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去追寻你的脚步,记录你的工作与生活,理想与坚守。 我是蒋大伟,我在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中心应急响应处工作。

  • 心疼!更为他们自豪!

    ‘边关冷月’.纵使山高路远、骄阳似火穿过罕无人迹的丛林在那看不到的地方在那没有人烟的地方中国军人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边关冷月照我盘马弯弓。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