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公共服务需要更具备“适老性”-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工人日报评论库

【民声】公共服务需要更具备“适老性”

舒年
2020-11-28 08:33:5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11月26日,在政策吹风会上,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要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并且要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办事服务。国务院之前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也提出,2022年底前,基本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许多地方正在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便捷化的同时,对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只不过,个别地方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依然是个案化的,老年人遇到了办事难,上了媒体,往往才有解决下文,其他老年人会不会遇到同类问题,其他类似单位是否存在类似情况,缺乏通盘考虑和设计。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已经不是公共服务中的特殊对象,而是一个日益庞大的普遍群体,在一些特定公共服务项目中,是主要群体。以上海市为例,2019年该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占比达到35.2%,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即便算上相对年轻化的非户籍人口,北京市在2018年底,常住人口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超过60岁。而从全国数据来看,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年龄超过65岁,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年龄超过60岁。   

              
       如此高的老年人比例,似乎与许多人的实际观感不同,放眼望去南京路和三里屯的青春气息,看着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你难以想象这两个城市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也正是公共服务需要“适老性”的原因所在,因为,公共服务的不便会缩减老年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空间,而面对新的媒介工具,老年人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定的“失语”,其声音渐趋沉默,需求和困难难以为公众所知。举个例子,当一名老年人因为不会扫码被商场拒之门外时,他的选择不会是上微博发声,而是沉默,然后尽量少出门。  

               
       正因如此,公共服务的设计和实施,要通盘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在整体上更具备“适老性”,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更非依然把老年人群体当作特殊群体,老年人的需求当作个案处理。这样的“适老性”,绝对不只是摆一个人工登记簿取代二维码那么简单。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群体可能面临的问题,要“适老性”与“适应青年人”的便捷性之间有所平衡,要为老年人留出足够的社会空间。      

           
       当然,让公共服务更具备“适老性”,需要年轻的公共服务设计者、提供者们有所主动作为。就像一首歌中所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编辑:王铉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