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学新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共同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学新人

徐刚
2019-05-22 08:42:02  来源:光明日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新人。他们之所以重要,在于他们往往呈现着时代风貌,凝聚着时代特征,呼应着时代要求。以柳青的《创业史》为例,通过这部小说,柳青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为了实现这一创作主题思想,小说一方面通过在渭河平原蛤蟆滩这一典型环境中曲折展开的合作化运动,来描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通过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来表现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特别是作者对梁生宝这一时代新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小说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里程碑式的经典的重要原因。读者想必对“梁生宝买稻种”那一章记忆犹新。无论是梁生宝在不花钱的小车站候车室里过夜,在小饭铺里用五分钱的面汤送下母亲给他烙的馍等情节,还是他慎重的付钱方式等细节,都以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大公无私、忘我工作,带领大家走合作化道路,这个时代新人怀着一颗多么热烈的富有理想的心!

  时间推进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而作家们也迅捷地以文学新人形象回应新的时代。作为另一部当代文学经典,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形象,同样令无数读者感动不已。这个人物身上折射出新一代农村青年的自我奋斗史。他以进取和挑战的姿态面对生活,他不满足于物质的充足,更向往精神的充实,他追求的是梦,是理想,是未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个人物身上,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精神。

  在今天,作家如何重建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去触摸时代脉搏?这便要回到那句著名的口号,“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于今日中国而言,新的经验正在孕育新的现实,而生生不息的现实,又注定要为新时代之文学注入无限活力与可能。就像评论者所说的,新时代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新时代的印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的文学理想其实在于如何摆脱流俗、跳出窠臼,让写作者在自己的时代,“用自己的嗓子唱歌”,构建起自己的“文学辨识度”。

  就此,新时代的新故事或新内容,一方面固然需要有新的写作者来深入表现,同时也迫切需要我们今天的作家去重新认识现实。一直以来,“深入生活”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写作伦理。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背后,引人瞩目的是作家主体重建的严肃命题。因此,作家要想成功塑造时代新人的前提是,作家本人要积极改变自己,努力成为时代新人。文学新人之新,在于其饱满的成长性。仍以柳青为例。许多人大概不知道,“梁生宝买稻种”的故事其实就来自柳青本人。1956年,柳青用自己的稿费和积蓄换来了日本良种稻——矮秆粳稻,在小范围种植试验成功之后,第二年秋天,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胜利合作社的1000多亩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在皇甫村“深扎”的14年间,作为共产党员的柳青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脚上穿着烂皮鞋,裤腿上满是泥点子,手里拿着哮喘喷雾器,没日没夜在村里和田里转”。他与他所塑造的青年共产党员梁生宝一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

  作家刘醒龙最近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新时代,依然坐在书斋、不出斗室、不问世事,一心只为能写出一本可以当枕头睡觉的书是万万不行的。他的提醒在多数作家那里得到了回应。比如惯于描绘现代社会存在之荒诞的范小青,就在最近创作了一部热情洋溢的作品。《桂香街》的创作缘由来自常州东头村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的真实事迹。为了写好这个人物,范小青曾多次深入常州,充分了解许巧珍的先进事迹,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感动、震撼,以至于她无法拒绝用艺术的形式把居委会干部这个感人形象呈现给读者。于小说而言,全国劳模的光环似乎赋予了人物正大庄严的气息,然而,范小青的巧妙之处在于,她以鲜活的日常来寄寓人物的朴素与高贵,这便使得小说对于时代新人的塑造更显自然和真切。

  应该说,《桂香街》里的林又红,正是那种具有新时代情境气象、精神气韵的人物。也正是在这个写作脉络之中,我们大概才能认真体会赵德发的长篇新作《经山海》所寄寓的时代内涵。《经山海》的女主人公吴小蒿,这个乡镇干部形象,也是一个真正的时代新人。当然,她也是由普通人中走来,但当她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勇敢地走出去时,一个新的自我便诞生了,而寄寓在她身上的时代意识也顺势凸显了出来。而乡村秩序的重建,乡村振兴的希望,则恰恰在这位看似柔弱,却拥有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的时代新人这里。在此之中,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让她既接地气,又明大势,一切都显得不同寻常,却能让我们看到人物身上所显现的现实感与理想性。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顾100多年前,新文化运动发端之时,一代先贤们热情鼓励青年们勇敢发出“我们现代的声音”。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为了寻找我们时代的“现代的声音”,历史将再次悄然展开,无数先贤的呼告重新响起,文学革新的永恒动力将被重新激活,去共同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学新人。

  (作者:徐刚,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还想“防火防盗防记者”,没用!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引起我们思考、质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把防记者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严防死守记者,不如防治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思进取。

  • 中工时评:城市改造要留住记忆也要面向未来

    在安徽黄山市,一场关于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楼是否应当在城市改造中保留的争论,引起舆论关注。徽州地区是黄山市成立前的当地行政区域名称,文教局老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二层青砖瓦楼,有专家认为老楼应当纳入保护,但也有人认为,仅仅60年历史的建筑物,不能算古迹。

  • 中工时评:竭诚把职工的忧心事解决好

    今天的工人日报消息:吉林省总于近日下发通知,倡导全省各级女职工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女职工减少生育后顾之忧。省总将拨专项资金30万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 中工时评:当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有汽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较上年大为改善,在拥有各类生活设施的户占比中,能上网的占到92.1%,有洗澡设施的占到82.1%,有独立厕所的占到71.9%,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同样占到六成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包括经营用车在内,近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拥有汽车。

人物

  • 王宁: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1936年出生的王宁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她从《说文解字》中发掘出“小篆构形系统”,创建了“汉字构形学”与“书写汉字学”;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领衔研制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年过八十,她依然奋斗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 任正非的底气从何而来?

    今天,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外界关切。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两年以后,华为继续屹立着,中国的一批芯片企业茁壮成长起来,高通等一批美国知名芯片企业却因失去中国市场而风光不再,这时,特朗普将作如何收场?

  • 贝聿铭印证:大师出自文化融通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 确认过眼神,是可以相信的人!

    被洪水围困,看见穿军装的就安心了2018年7月1日看到对岸有穿军装的人来了身陷传销,向穿军装的人求救坐在车里紧张的小夏。“向穿军装的求救,准没错!”孩子走丢,找穿军装的帮忙孩子妈妈向巡逻的武警官兵求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