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了,该聊的还得聊下去-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风停了,该聊的还得聊下去

秦珍子
2018-09-19 09:57: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足够十几亿人分而食之。

  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中国广东沿海地区。“风王”到来之前,“风言风语”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9月14日下午,我趴在办公桌上,拧着眉头,研究刚刚发布的北京住房公积金新政,一边考虑报道角度,一边掐指算着自己的“缴存年限”。

  接下来的一小时之内,我至少在3个微信群里看到了同一张卫星云图。虽然后来中国气象局辟谣说这张图是张冠李戴,但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山竹”。

  9月15日早上,我表弟领结婚证了,弟妹美得要命,大红背景的照片在家人群里引来一片赞誉和祝福。表弟算晚婚,浓眉毛,大高个,黑。我心里嘀咕,这家伙要是稍微“鲜肉”一点,会不会早就脱单了。

  群里静了一会儿,忽然,家在深圳的两位表哥开始寒暄——“‘山竹’明天傍晚到,刺激。”“不出门了,在家好一点。”喜庆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一些刚发出“新婚大吉”的家人,不得不再发一条“注意安全”。

  9月16日,编辑给我布置了一篇评论。我打开新闻网站、微信公号、微博找选题,满眼都是“风”。

  讨论中国游客瑞典之行的声音偶尔能冒出来,抄800篇论文的造假“大神”快要“过气”,校园谍案也无法吸引读者的目光。恰逢一名被疑有税务问题的话题女星过生日,微博上没人嚷嚷,一片寂寥。

  朋友圈里,大家专心地啃“山竹”。

  一姐们儿在某央企做HR,尽管所在办公地点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她仍心系沿海地区通勤族的休假情况。

  上海金融圈的朋友急着发布“受台风影响的上市公司”,对修路的、卖水产的、搞物流的企业,统统提示“注意股价风险”。

  人人都举着一只海螺送到耳畔,且听风声呼啸。

  有人批评“台风天点外卖者的心理”,有人赞扬“台风天坚守岗位者的情怀”。“盼他来又怕他乱来”的段子后面跟着“敬畏自然”的严肃感慨。看完风暴中坚挺的港珠澳大桥,又点开被风暴折损的建筑工地视频。

  “山竹”登陆,当然只能怪地球。这个锅,谁都能去敲打几下。批评大自然,才不需要任何尺度,调侃风和雨,也没有啥禁忌。而且台风不似地震,它能被观测、被预报、被防范,风险相对可控,风暴中心的广东人民经历它,能鼓足信心,甚至幽上一默。风暴外面的全国人民观看它,也不需要背负沉重的心灵枷锁。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2015年出版的《新闻的骚动》中写道:“平衡的生活需要内忧外患的奇妙组合:我们既要体会他人事故中的普遍教训,也不能过分沉浸于具体的情节,让陌生人的灾难成为我们逃避自身责任的借口或手段。”

  有时候,人们需要借助离奇、沉重甚至恐怖的事件,暂时从日常中抽离,“山竹”正好带来了这样的力量。它越是狂暴骇人,听说它的人,或许越能感到平静。

  风声从无数个电子设备扬声器里传出,可以暂时遮蔽妻子的抱怨声、老板的训斥声、孩子的哭声、对手的嘲笑声。大雨、碎玻璃、倒伏的树木敲打着无数个液晶显示屏,大自然的伟力让生活中所有的挣扎都显得渺小,所有的徒劳都暂时“合理”。看起来,是风暴之外的人在关爱着、支援着经历灾害的人,实际上,人们从好奇心、同理心出发,最终达到共情的过程,亦完成了对自身心理危机的干预。

  英国人见面聊天气,中国人见面问饮食,台风自然也是没有门槛的话题,谈这个要比聊订不订新iPhone、教师节送孩子老师什么礼物、啥时候买房惬意得多。这时想吸引眼球也不需要发布美照或对有争议的时事发表见解,只需要把手机镜头对准窗外,或随便转发一条有关台风的新近视频——不用担心,只要不发谣言,就不会有朋友在下面回复:“怎么打不开了?”

  我的金融圈朋友,已经经历了一个夏天的“股指走低”,而“台风可能影响的上市公司”在“山竹”过境时倒是表现稳健。

  我们一起啃了一颗巨大的“山竹”,咂摸了它的滋味之后,还要迎向各自的山核桃、苦杏仁。

  我们应该关注到,天灾来袭,有人失去家园,有人失去生命,在广东人民的“笑脸”背后,是真实的经济损失和难愈的精神创伤。树木倒在路面上,配文可以是“都市带给你丛林的刺激”,真相则可能是成百上千台车辆的损毁。还有那些在台风中守护他人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人,他们比我们更懂“山竹”。

  我们也别忘了“山竹”到来之前,那些没聊完的话题。我们还得提起聊风的精神,继续聊下去。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这一次,文明说服了龙应台

    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最近在沈阳上了一课。与她之前习惯地站在讲台上授课不同的是,在这堂课里,她是接受教育的一方。给她上课的是沈阳基层警察。这天傍晚,她在沈阳街头看到一位男子跌坐在马路上,车水马龙中,很是危险。在路人的指点下

  • 品读“守岛英雄”的家国情怀_荔枝网新闻

    金秋九月,值此万家团聚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人民日报》上一篇关于“守岛英雄”王继才的“追忆”,让我们再一次被他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所组成,国家与家庭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 逆风前行,“山竹”下的平凡英雄可赞可敬

    巨浪滔天、狂风呼啸、海水倒灌、高楼摇晃、玻璃震碎……威力惊人的台风“山竹”,连日来在朋友圈里刷屏。有珠三角朋友说从未见过这样可怕的台风面对来势汹汹、席卷一切的“山竹”,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闭门不出。但也有人不惧危险、逆风而行,始终坚守工作岗位

  • 永远记住人艺“老爷子”的小纸条

    人称人艺“老爷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表演不着痕迹而又精准到位,风格以风趣幽默、细腻传神著称,其周身散发的悲悯温情气质在众星云集的北京人艺独树一帜。几天前,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也永远离开了喜欢他的观众。如果说单田芳先生门里出身天赋好的话,那么朱旭的起点不仅不高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