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媒体关注

如何迈过“35岁歧视”这道坎

杨博
2020-12-08 16:33:00  来源:广州日报

  经历了长达15年的讨论,延迟退休有望最终落地。人们却蓦然发现,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先得度过35岁这道坎。因为,就业市场并未做好迎接“大龄打工人”的准备,长期存在着或明或暗的35岁招聘年龄的限制。这也被称为“35岁歧视线”。

  在各种岗位招聘活动中,年满35岁被视为已经触碰了“年龄红线”。相当多的岗位明确排除了35岁以上的年龄群体。如果35岁的求职者手中没有非常有说服力的履历,很容易被认为是发展性不足、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类人。与各种显性的标签相比,“35岁”还会被贴上“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能力常与薪资期望不符”等隐性标签。

  如果35岁的人会遭遇就业困难,那么40岁、50岁的人要在职场上找到舒适感就更是一道难题。所以,这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35岁现象”可能加剧就业市场中的“4050”待业现象。不同阶段的就业年龄歧视构成了反对延迟退休的现实阻力。媒体报道反映,在延迟退休的众多反对意见中,所提最多的一条是“延迟退休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种担忧并非没有依据。因而在实施渐进式退休之前,先要消除现实招聘中关于35岁年龄要求的就业歧视。

  当今,我国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高龄人口就业不可回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破除“35岁歧视线”呢?这需要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大龄打工人”,全社会不仅要下功夫开发人力资本,而且要合力提高劳动参与率。在立法层面,有必要针对就业年龄歧视,作出禁止性的规定。在培育市场方面,各行各业要在构建终身学习机制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上未雨绸缪,企业应重视打造适于各年龄层融合发展的企业文化。在构建社会共识方面,政府需要引导全社会持续关注“大龄打工人”,营造对各年龄层富有亲和力的就业市场氛围。

  实际上,“35岁歧视线”折射了用人理念的误区。一个健康的行业、一家健康的企业秉承“唯才是用”的理念,把劳动者的素质与劳动效率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方能把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充分融合起来。当“人的长期发展”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美好风尚才会真正兴起。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