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浙江诸暨精心打造一村一品

俞 燕
2018-09-30 08:45:51  来源:人民日报

  金秋时节,浙江诸暨市应店街镇灵山坞村格外秀丽。村民孟招娣拿着竹篮,一大早就张罗着去打白果了。孟招娣介绍,这是为接下来两个月的旅游旺季作准备。孟招娣这两年每年能卖出三四百斤白果,也能为家庭增加一笔不菲的收入。

  灵山坞村一带有银杏古树1400多株,野生白果果实饱满,品质上乘,年产量能达10万公斤。白果采摘季后,银杏树叶由绿变黄,到秋后让满地铺满黄叶,整个秋天这里都非常美丽。但原来这种美景藏于山中,很少有人来欣赏。后来零星有些驴友会到这里小住,偶尔也带点白果回去。这两年,应店街镇整治了沿线环境,牵头组织了银杏节,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提升了知名度的同时,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野生白果也成了“抢手货”。今年,镇里将公路经过的灵山坞、崇柱、紫阆等村进行整体规划,目标是将一个村打造成一个景区。这个目标,现在逐渐成为现实。

  离灵山坞村不远的崇柱村,众筹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村民通过众筹建设的农庄,旅游渐渐火起来了。崇柱村以竹子出名,拥有近5000亩竹林。走在竹林间,溪水潺潺,阵阵清凉,沁人心脾,村里还能听石柱嬷嬷和石柱爷爷的神话传说。这里建有生态游步道和诸(暨)富(阳)游步道,每到周末,游步道就会吸引杭州、萧山、富阳的游客。为了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村主任傅建益的带领下,村民众筹成立了旅游公司,目前已有12位村民成为股东,募资120万元。公司顺利建成后,傅建益看到游客们徒步后没地方吃饭,就首先建了配套的餐饮农庄。

  “你看,村主干道上用竹子制成的蘑菇亭可供游客栖息,鹅卵石道路则是从崇柱溪就地取材,农家乐附近的果树已经栽种下去……”沿着村道,傅建益一一介绍。在傅建益看来,要打好乡村生态、旅游两张牌,不仅要搞好村庄建设,让竹林成为一道美丽风景,还要让崇柱村的资源变成产品,产品育市场,市场带产业。

  离崇柱村8公里左右,就是紫阆村了。紫阆村五泄的源头,自然风光苍翠,被誉为天然的“森林氧吧”“阆苑仙境”。紫阆当地的黄公糕非常有名, 相传元代大画家、《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晚年隐居于紫阆大岭山,他常随带那里村民制作的豆糕,去相距几十里的富春江两岸实地写生。后人为纪念他,将豆糕改名为“黄公糕”。另外,村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还有面积500多亩的五泄源原生态野生刺葡萄园,丰收季节,野生刺葡萄园迎来了游客高峰期,带火了当地的黄公糕。对于未来,紫阆村支部书记徐德堡显得很自信:“美丽乡村,不是喊而是干。接下来,我们要依托葡萄园、明清古街等特色旅游资源,全力开创紫阆生态旅游新局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对“最美新娘”不能止于感动

    8月30日,国道227线青海门源县路段发生一起车祸,当时,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红十字会医院的“90后”护士周炜和丈夫正在青海蜜月游的归途,距事发地仅20余米。只有加大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力度,爱心才能永续绽放。

  • 航天人才张小平离职风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27日下午,张小平原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小平个人的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机构也会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平凡的他为何给我们感动

    起于普通,铸就不普通;看似简单,做起来不简单,这是一种升华和境界,也是王继才让人敬佩的地方。守岛看似平常小的开山岛,大的爱国心。有人感到,爱国是个“大词”,好像离自己很远,甚至不知如何表达。什么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王继才用“守岛就是卫国”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李德威生前身后巨大反差 是什么击中了大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关他的舆论热潮一直高涨。几天前,他的同事、中国地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罗林波发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无名,死时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种时代奇缺的东西》,再度刷屏。——诚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后声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观察。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