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薄弱环节上
——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调研与思考
//www.workercn.cn2013-11-0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⒉受制于发展要素

  目前,23个县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要素集聚力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不强,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人才匮乏是共性。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人才留不住、引不来,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比如,松溪县现有公务员平均年龄47.5岁,事业单位中大专文化以下的人员占74%,大批本科以上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流向厦门、福州等沿海城市。人才的流失和断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的核心竞争力。

  资金紧缺是瓶颈。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项目资金配套难、接续难等问题,一些农户和回乡大学生反映创业缺资金的问题。在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调研时,有个养蜂专业户对我说:“因为建设水库需要,村里的田少了,就依靠山林发展起养蜂产业,我牵头搞了个养蜂合作社,一是想自己搞大,二也想带着大伙一块致富,但关键是缺资金。”因此,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给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是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信用社实力仍然相对较弱,金融服务创新还不能满足县域发展多样化需求。从全省面上的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23个县的信贷投放量明显不足,去年23个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比为62.6%,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7.3%。在县域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民间资金外流现象也比较突出,民资回归的比例偏低,影响了当地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科技薄弱问题尤为突出。调研中,科技“短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既有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财力不足的问题。去年23个县科技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1%。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的缺失,导致这些县大多发展以初级产品加工或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还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对转方式、调结构带来重重困难。

  ⒊受制于制度安排

  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制度的安排还不能很好地把发展、保护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比如,生态补偿标准问题。不少山区县为保护水源保护生态,放弃了对当地发展有较强拉动力的大项目,但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标准偏低,远远不能反映资源的生态价值。我了解到,松溪县茶平乡生态林的补偿,每亩扣除0.35元保险费外,只有11.65元,而如果农民改为种茶、锥栗等经济林,亩均年收入会超过2000元,这样的生态林补助标准显然难以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还有,水土流失治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老百姓不烧柴、不砍树,但是没有适当的利益驱动机制把保护生态与百姓生计结合起来,单靠行政命令难以杜绝砍树、割草。因此,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真正做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再如,基层干部积极性调动问题。转变作风,创造好的发展环境,真心面对群众,最终还是要靠基层组织,靠基层同志。盼盼集团是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总部在晋江,在长汀县投资了一个很大的加工厂。我与公司负责人交流时问他:“在长汀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投资办企业,取得成功最重要靠什么?”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靠当地政府的服务,我们企业很看重这一点!”由此我深受启发。他所说的政府服务,实际上就是当地干部的作风。对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环境。这些地区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对工作积极性会产生一定影响。松溪县的乡镇干部反映,现在村主干和村两委干部的工作量很大,村主干一个月就600元,有些财政困难村,两委干部辛苦干一年,一分报酬都拿不到。在松溪,我见到一个村支部书记,当村干30多年,为群众干了不少事,群众也拥护他,是全县唯一的农民全国劳模,可一上考场就不行。如何完善基层人员招聘录用办法,给那些能力强、威信高、很实干的村主干以特殊政策,更好地保护或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我们老区、山区、贫困地区来说就更为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⒋受制于思想观念

  调研中,我切身感受到,条件相似的山区县之间和同一县内不同镇、村之间的发展落差,除了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思想解不解放、眼界开不开阔。比如,松溪是全省经济总量最小的县,因地处闽北边远山区,交通信息不便,农产品销售是个短板,但松溪亚达食品有限公司,依托闽北名特优产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资源,引进阿里巴巴淘宝网,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地方主题特色馆和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武夷馆,预计年内销售额可突破2亿元,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再如,我到长汀策武镇南坑村,村支书是位女同志,她介绍说,过去南坑被人称作“难坑”,村民饱受水土流失之害,过着“种田填肚皮,打柴割草换油盐,养头猪等过年”的苦日子,1997年后村两委发动村民,扩种银杏、绿化荒山、整治溪流,还从沿海引进了银杏制品企业,搞起土地流转,创办了银杏生态园,昔日的“难坑”变成了如今“富谷”。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写的《摆脱贫困》这本书,里面就讲到要淡化贫困县意识,非常有针对性。大多欠发展地区由于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会潜移默化产生一种贫困意识,比如怨天尤人、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等靠要”等意识。“贫困意识”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组织与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如果观念不转变,思路打不开,就是守着金山银山也创造不出财富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如何加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对福建而言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为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提议把加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问题,作为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主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决心通过几年努力,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政策扶持是推动23个县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突出扶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扶持重点要放在各地反映最集中的产业发展、财力保障、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比如产业发展上,应综合考虑这些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重点扶持现代农业、无污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同时降低产业项目的资金补助门槛,对符合生态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优先在这些地区布局。又如民生工程建设上,应加大资金扶持,把资金用于急需解决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上,弥补历史欠账。只有抓住这些关键问题,才能使我们制定的政策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要增强扶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如基层非常关心的扶持资金问题,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资金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撒“胡椒面”,把扶持资金切块定点投向23个县。除了各项资金、项目支持外,我们还要加大人才保障力度,鼓励干部到贫困地区任职挂职,逐步提高在困难地区工作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待遇,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环境。

  ⒉重“输血”更重“造血”,探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加快23个县发展,不仅要“输血”,更重要是增强“造血”功能。要正确把握发展的趋势,用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去谋划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是这些地区最大的优势。要牢固树立绿色开发理念,提高项目引进门槛,把好项目环保关,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造林绿化等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好青山绿水。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培育有自身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在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托区位条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商贸集散型等特色城镇,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三是坚持集聚发展。必须把集约、节约作为加快这些地区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大力实施“大城关”战略,推进县城和中心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集聚人口能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集中力量搞好一至两个产业园区。注意集约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的集约和节约,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四是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的经济组织,从思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入手,重点解决好这些地区对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的集聚能力不足问题。

  ⒊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欠发展地区的内生动力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动23个县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源泉。一要创新共建产业园区的山海协作机制。山海协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帮穷”,而是把山区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沿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近年来,沿海较发达的石狮、晋江市,分别与发展较为滞后的山区县政和、长汀共建产业园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其做法值得推广。要综合运用财政返还、用地指标调整、加大考评奖励等方法,鼓励山海结对共建产业园区。二要巩固对口帮扶制度。鼓励23个县对口的县市承担更多责任,发挥好“大手牵小手”作用,进一步巩固紧密型协作联系,深化产业合作,开展联合招商,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安排。三要落实省直部门挂钩扶持制度。制定好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并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省级补助标准,支持挂钩县发展。四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加大财力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更加重视研究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等生态考核指标和办法,提高奖补额度,并对23个县予以倾斜支持。五要完善干部人才工作机制。引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长远意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继续加强省直部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23个县之间领导干部交流。通过招募派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根据实际直接考核或专项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等方式,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完善基层人员招聘录用办法,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⒋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凝聚攻坚突破的强大力量

  改变落后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弱鸟先飞”和“滴水穿石”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越是落后的地方,就越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胸襟、拓展思路,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找准自身比较优势与发展突破的结合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强,把短板补上。其次,要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朝着看准的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按照既定的目标一届一届抓下去,相信若干年以后肯定有大的变化。最后,要进一步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摆脱落后面貌,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要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发挥扶贫协会、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创业,广泛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业,鼓励本地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支持县内各类人才领办企业,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调查人:尤 权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