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之美-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桑麻之美

钱续坤
2018-08-13 14:31:3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早年读诗词歌赋,看诸子百家,尽管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却意外发现桑与麻绝对称得上亲兄热弟,经常肩并肩地在典籍史册中“携手同行”,譬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陶渊明的“乡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辛弃疾的“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等等,皆赋予乡间这两种比较常见的植物。

  虽然同为司空见惯的植物,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桑为树木,经年而长;麻是庄稼,一年一生。古人之所以常常将它们并列而称,从修辞学上来讲,这是一种借代,借“桑麻”之名,代“纺织”或“劳作”之意。中国的汉字就是这般意蕴丰富,如此含蓄深邃,你不妨借机联想一下:陌上的罗敷,在桑叶青青的四月,一双巧手的采撷该是多么忙碌;垄边的老妪,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一份丰收的喜悦该是多么舒心……这样的画面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美则美矣,而在布衣百姓的心中,可以受益、能够实用,则是他们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当然,这也是一种美,一种达到甚至超过心理预期的稼穑之美。

  分而言之,在我看来,桑之美在于形——无论秀挺的枝干还是鲜嫩的叶片,从阳春三月开始,在乡村都堪称一道靓丽的风景。故乡的桑树似乎都不是十分高大,枝干也不过手臂一般粗细,它们散植于竹林边,塘埂上,庭院中,绽出的新芽在春雨的滋润下,仿佛无数双卵形的手掌,一夜之间便齐刷刷地伸向熟稔的家园。刚刚舒展开来的桑叶呈青碧色,迎着阳光仔细仰看,其通体透明,经脉毕现,如同一块澄澈照人的璞玉。可是为了竹匾中已经蠕动的蚕宝宝能够享受到“饕餮盛宴”,成群结队像罗敷一般的村姑们,头顶裹着布帕,手臂挎着竹篮,在晨曦微露的时分,就忙着四处采撷桑叶了。低处的桑枝随手可触,采的过程用一个词来形容——捋。然而蚕宝宝非常“贪得无厌”,随着身躯的增长,食量也大得惊人,采摘桑叶的难度自然“水涨船高”,我们这些顽皮的男孩于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之下,也被迫加入到采桑的队伍中。攀爬是我们的强项,故乡的桑树大多留下了我们的足痕,不过精明的我们绝不会对桑叶“竭泽而渔”,否则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就无法享受到那红得发紫的桑葚了。

  蚕宝宝的完美归宿是作茧自缚,然后化茧抽丝,最终在巧姐绣女的手中,变为绫罗绸缎。这期间,肯定少不了纺织的过程,不过与纺织密不可分的还有麻。麻在我的故乡分为两种:黄麻与红麻。随着夏季的来临,黄麻与红麻相互较着劲儿,呼啦啦地直往上蹿,等到长至一人来高时,被连根拔起的命运也就为期不远了。印象中,关于麻的唯美画面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烈日下的晒麻。剥了皮的麻,被父亲晾在庭院中的竹竿之上,那场景就像村头面坊所晒的挂面,何等的恢宏壮观。一个是油灯前的纳鞋。那时家中还没有通电,母亲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昏暗的灯光用麻线纳着鞋底。

  人们常说,桑和梓连在一起,是故乡的代名词;而我说,桑与麻站在一块,是老家的风景。这风景因为有父老乡亲忙碌的身影,而使人终身难忘;因为有亲兄热弟携手的温馨,而使人兴趣盎然;因为自己曾经懵懵懂懂身在其中,而让人美美联想,悠悠回味……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莫让手机游戏吞噬留守少年

     暑假期间,对于乡间的留守少年来说,许多人把玩手机游戏当作了打发漫长假期时间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玩游戏时间上,留守儿童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每天玩4到5小时”这一时间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8.8%和8.8%

  • 中工时评:大学开放对象不应只是参观者

    每到暑假,知名高校门口往往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近期,一些高校公布了参观流程,个别高校预约程序之复杂、限定条件之多、远远超过了当的文博单位,每天的可供参观名额也难以满足所需。

  • 中工时评:内阁生乱对英首相是福是祸?

    无论内阁变动是福是祸,特雷莎·梅接下来要面对的都是“硬仗”:搞定党内和议会从而使新方案获得通过、发布“脱欧”白皮书并游说欧洲接受。

  • 中工时评:漂亮足球岂能止于传控

    传控打法曾经是漂亮足球的代名词,但那是因为过程和结果一样的漂亮,且可遇不可求。

人物

  • 一寸赤心惟报国

    “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

  • “西瓜男孩”是对“少年强”的最好呼应

    在浙江金华永康,“西瓜男孩”的称号让18岁的李恩慧被大多数人熟知。今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已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尽管老师曾建议他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这个夏天,朋友圈被好几个“寒门学子”刷屏。先是云南考生崔庆涛,当他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干活;接着是写下“感谢贫穷”的河北女孩王心仪

  • 奈飞“重现”银河,为何如此钟意杜琪峰

    人物头像剪影为杜琪峰(图/视觉中国),六个人物形象剪影来自其导演的电影《枪火》海报。有人说,9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因为杜琪峰的存在而得到了拯救。这个不停在片场抽着雪茄,时而暴脾气的中年男人镜头是他解剖人性的利器

  •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