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应是艺术生态水源地-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美术馆应是艺术生态水源地

高 鹏
2018-07-20 10:20:04  来源:人民日报

  不论是作为知识生产者还是传播者,美术馆都需要注重创新展览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广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探索观众对艺术的感知方式

  近几年,国内的现当代美术馆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然而,一些展览鱼目混珠,名义上是在吸引观众,结果却让观众离现当代艺术越来越远。如何推出更多精品展览,让美术馆在吸引大众的同时,保持专业性权威性,成为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课题。

  美术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和公共传播的机构,既需要学术展览,建立自己的特色学术品牌,也需要迎接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而不论是作为知识生产者还是传播者,美术馆都需要注重创新展览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广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探索观众对艺术的感知方式,努力成为艺术生态的建设者。实践中我们日益体会到,美术馆工作需要不断和观众充分沟通。通常来说,美术馆推出的学术性展览对观众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和修养,或带着对艺术的好奇和热爱,才能介入到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但很多美术馆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窘境是,很多学术性展览的观众非常少,往往展览开幕邀请的嘉宾参观过后,展览似乎就结束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美术馆忽视了和公众的对话。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努力尝试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比如,我们曾经在展场中为观众举行了13分14秒的拥抱活动;邀请艺术家和公众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来美术馆做梦”活动;也曾在场馆里布置了几百个收音器,观众每说一句话都能被收音器放大,声波再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装置投射到墙面上。美术馆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互动,启发观众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行为艺术和声音艺术,进而思考现代艺术中,语言、行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观众在其中的位置。所以,美术馆需要认真策划,以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这样才能既推广了学术展览,也让观众慢慢了解艺术,认同现当代美术馆是一个不断呈现创造力的地方。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观众,在文化审美及观展习惯上较以往有着断代式的区别。面对这一群体,我们需要思考:未来的美术馆什么样?未来的美术馆需要承载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未来的美术馆和观众需要怎样的互动关系?基于这些思考,我们以两年为周期,推出了“今日美术馆—未来馆”这一艺术探索项目。2015年的第一届“想象的未来”主题展览探讨了当时美术馆最具先锋性、未来性的空间概念,由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及第三方(增强现实)展览三部分组成;2017年第二届今日未来馆探索了艺术数字空间与观众沉浸体验的概念,是对实体美术馆、虚拟现实以及对未来艺术形式的实验性讨论。这些探索,承载了年轻一代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团队对艺术以及美术馆未来的期许与展望,借助科技和媒介的发展,呈现了新一代艺术从业者对未来艺术、人文情怀及与观众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中国的美术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目标定位大都比较相似,导致美术馆个性不突出,影响了馆与馆之间的差异性。事实上,每个美术馆应该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和社区,不同的收藏和不同的历史,确定自身的定位与目标。美术馆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最先进的科技,获得最好的管理系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艺术家实现艺术想象,邀请公众更深入地参与到艺术中来,甚至成为艺术生产的一部分,让美术馆成为涵养艺术生态的水源地。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捐助乡梓 星光闪耀

    7月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这位自许为“一粒小小尘土”的老人,被很多人深情缅怀。对田家炳这三个字,许多人耳熟能详。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小学、幼儿园遍布各地。这位生于广东大埔的老人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 一路逆袭 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 “华为女王”孙亚芳

    孙亚芳提出,只有运营商赢得利润,赢得生存能力,设备供应商才能生存。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