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怎样启智育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历史课怎样启智育人

王飞
2019-03-29 09:11: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日在京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研究工作的重视与期待,引发我们对学校历史课育人功能的思考。

  长久以来,历史课是“副科”,师生对它的教与学重视不足,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发挥不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历史课承担起德育的应有功能,但一些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历史学作为一门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曾言:“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有了相同的记忆,个体便对群体产生认同,人类创造的文化便会世代相传。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会忽视历史教育。在人类发展史上,历史学充当了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角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据历史发展规律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通过对史实的探究,彰显历史教育的价值,重视历史教学,有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获得人生必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念。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就是“以史明志,启智育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历史叙述法应当始终用丰富的、鲜明的、生动的事实来揭示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点和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历史教学来达到德育目标,既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德育的原则。在历史教育中让学生了解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形成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爱国情怀,树立爱国之心,激发爱国热情,参与报国之行。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是拓展学生的世界视野,帮助学生形成世界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随着人类生活空间的全球化,教育也应该培养视野广阔的世界观,并建议各成员国在学校课程内容中引入“关于人类团结的意识”。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学生世界意识的教育,以拓展学生的世界视野。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看待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将中外历史进行比较、整合、归纳,实现历史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再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强调历史是现今生活的教科书。又云,“前车覆而后车戒”,将历史当作后车之戒。以史为鉴的观念在我国很早就产生了。据《尚书》记载,3000多年前,小邦国周灭掉大邑商,周的统治者便一再告诫周人:“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课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在德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历史教学凭借着历史过程的故事性、历史内容的丰富性,承担着德育的艰巨任务。所以,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及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历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任。

  历史课让学生从人类文明史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深刻的体悟“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从而不断趋向真善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 让“海子”回到他原来的样子

    今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离世30年的日子。这些年来,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着在他身上,谈起诗歌时总是会谈起他。想起当年与他的交往,让我心生很多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办了一个小期刊《启明星》,有了一点反响,作为法律系同学的海子来到我宿舍

  • 把好思路变好出路

    2018年3月,河北省文联干部赵云旺来到阳原县大田洼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他是文联干部,乡亲们都叫他“文化人”。一声“文化人”,饱含了乡亲们对赵云旺的尊敬,也折射出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尊称的背后是担子,更是信任。赵云旺坦言:“光舞文弄墨不叫‘有文化’,得有真本领,带着百姓脱贫。”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