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元奖金全归个人 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800万元奖金全归个人 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杨鑫宇
2019-01-10 11: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奖励大会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颁发了奖励,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首次调整了奖励标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由此前的500万元/人上调至800万元/人。奖金分配结构也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0%归个人所有,90%作为研究经费,改为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与此同时,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了50%。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是与清苦的生活绑定在一起。当我们讴歌那些为祖国的科研事业鞠躬尽瘁的科研工作者时,总是不自觉地把他们的成就与艰苦的工作条件相比较,以证明他们的坚忍与纯粹。公众似乎很难想象,一名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的科学家,也可以过上名利双收的优渥生活。那种“圣人”式的想象,给科研工作者加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却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负担。当年,“袁隆平开豪车”的新闻一度在网上引发争议,便是这种社会心态的典型写照。

  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代,国家或许没有条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太好的生活,也正是那些不在乎个人享受、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先辈,为今日中国的科技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这些艰苦奋斗的先辈,我们心中自然有着无限的敬意。然而今天,随着中国不断富强起来,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种“科研就等于艰苦奋斗”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也无益于鼓励更多人投身科研事业中。

  就当代科研而言,不论是哪个具体领域,想要取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科研资金的大量投入,这个道理可谓人尽皆知。然而,科研工作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科研工作的逻辑,从来都不是机械、线性的。没有那些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个人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人是科研工作中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对于那些重要的科研项目,优秀的科研人才,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努力提供回报。

  今年,国家大幅上调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传达出的信号,正是对科研工作者个人价值的尊重。如果说将最高奖的奖金从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更大程度上是对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回应,那么,将原来只占10%的个人奖励,直接提高到100%,则无疑是对个人智力劳动的高度肯定。这样的奖励安排,清晰地表明了国家对“科研工作者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的态度——科研工作者只要能够取得相应的成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

  今年,站上国家最高领奖台的两名科研工作者,都是在科研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前辈。在他们决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获得巨额奖金。恰恰相反,在那个年代,他们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即便在今天,科研工作也绝不是各大高校的优秀研究生能找到的最赚钱工作,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这些科研工作者越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国家和社会就越是不该亏待他们。只有让人们看到社会是多么尊重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个体,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从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英雄血热,壮士心丹

    有一张四名伤残军人的合影,一度在朋友圈热传。四个人、三双眼、一条腿的画面震撼心灵,诉说着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的贡献。其中一位姓郑,采访时大家都叫他“郑英雄”。这位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激励着我。30多年前,他参加了保卫边疆的战斗。不幸的是,残酷的战斗夺去了他的双腿。为了不给部队增添负担,这位一等功臣选择了回乡。

  • 关注“白发干部”,更要关注基层干部群体

    李忠凯,去年因为一头白发而成为“网红”,继而引起全社会关注。不久后的今天,他又当选为政协大姚县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公众的关注。但窃以为,关注“白发干部”李忠凯,还是要听一听、并记住他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席话:“目前,全国基层干部都挺辛苦,社会不应该集中关注某一个人,而是应该关注基层干部这个群体的状况。基层干部不怕辛苦,不怕累,不怕没时间休息,怕遭到误解,希望得到更多理解和认同。”

  • 我们的目光在辽远星空

    “因什么而坚定?”在南仁东看来,是为了一个了解宇宙的梦想,为了一座让中国傲然于世界的国之重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开拓与付出【人物】“天眼”之父南仁东【故事】天文学家南仁东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

  • “大国重器”守护者 三峡电厂精益生产管理团队的故事

    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布第三届“央企楷模”,经推荐遴选,中国航天科技孙泽洲、兵器工业集团邹汝平、中国华电艾尔肯·买买提、南航集团刘宇辉、中国建材彭寿、中国中铁王杜娟(女)等6名个人,中国石油亚马尔项目团队、中国三峡集团、中国远洋海运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团队、招商局集团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管理团队等4个集体荣获第三届“央企楷模”荣誉称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