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新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张刃
2019-11-18 15:38:30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适应新经济条件下新职业涌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职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在就业形势稳定的背景下,有专家呼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经济领域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把发展的红利更多地反哺在劳动者身上,打造“红利人口”,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个建议颇有新意,值得探讨。

  首先,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近出版的《中国就业70年(1949-2019)》一书指出,70年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具体说,我国有9亿劳动者,每年有8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这表明,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者队伍,而且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逐步形成了人才“红利”,这些条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基础、支撑。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这种趋势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新技术交织,对新的劳动力就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前述不足5000万高技能人才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而,通过培训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其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适应新经济条件下新职业涌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职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4.8%;提供就业岗位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这两个比重不可等闲视之。

  然而,新职业是与新技术紧密关联的,新技术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变化,不是大多数劳动者都能够适应的,特别是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或转型发展,使大量劳动者面临职业转换,这种转换不是简单换岗,需要新的就业技能。因此,通过职业培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同样是一种必然要求。

  再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劳动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经济领域就业的劳动者,绝大多数年轻,有文化,择业需求层次高,重视就业质量,诸如工作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健康、职业发展……这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求职者关注的热点。当然,要求高必须自身条件好,参加职业培训就是提高自身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训需要投入,资金何来?专家建议,用人口红利培养“红利人口”。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大量劳动力发生产业转移,形成巨大人口红利,带来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巨量经济效益。当人口红利消失,新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者。此时,用发展红利更多地反哺劳动者,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可谓“有钱花在刀刃上”,顺理成章。打造更多的“红利人口”,就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动力。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从学好必修课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1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 中工时评:中希交流互鉴共创文明典范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人类命运日益融为一体的当下,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该如何相处?是以己为主互相对抗还是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希腊的关系发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

  • 中工时评:警惕收回“补助费”暗含的执法思维

    一个在执法过程中也许无法避免的“小插曲”演变成一个大范围的舆情事件,其教训是深刻的。期待当时警方在平息舆情的同时,应好好反思一下自身是否存在偏离法治理念的执法思维,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警惕并消除之。

  • 中工时评:这个记者节,我们想说的是……

    今天是第二十个记者节。我们向全国数十万新闻同行,也向我们自己,致以节日的祝贺!

人物

  • “网红梦”别做成白日梦

    继不粘锅直播“翻车”后,以“带货网红”为人所熟知的李佳琦又一带货直播被曝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据悉,李佳琦曾直播一款名为“阳澄状元蟹”的商品,但店内的多条差评显示出虚假宣传、螃蟹难吃等问题。

  • 伞开云端,强军有我

    李振波1978年入伍,是一名从事空降空投事业达40余年的“老伞兵”。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侦察灾区情况,提供救援信息,李振波带着一支小分队跳翼伞先下去,成为“伞降第一人”。

  • 致敬最美逆行者

    脱下了“橄榄绿”他们是人们眼中的逆行者也是人们心中的“蓝朋友”他们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也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的日子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

  • 榜样是“看得见的精神风貌”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推动。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