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让老年人更好融入现代社会-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今日推荐

中国青年报:让老年人更好融入现代社会

王钟的
2018-10-17 08:44: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人节。中国文化历来有尊老传统,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重阳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维系,也对保护老年人各项权益有着深远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尊老与孝道密不可分。老年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崇老与敬老的风气。但是,当“后喻文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老年人传统的社会地位面临冲击。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存在边缘化的风险,老人在舆论场上的话语权也因为各种原因被削弱。

  表现在社会生活上,就是老年人跟不上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极大地便利着人们的生活,老年人却因为学习能力下降等原因,经常难以享受这种便利。前不久,黑龙江鸡西一位67岁的老人在超市买水果,被收银员告知只能用微信时,发出“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无疑代表了部分老年人愤懑的呐喊。

  我们不能要求高速发展的技术“等一等”老人,但技术理应对不同社会群体拥有普遍亲和力。大量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常见互联网工具,说明互联网产品对老年人依然存在较高的门槛。互联网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既要往前冲,满足社会前沿需求,也要回过头来看一看,降低技术门槛。满足老年人使用现代技术的需求,既是履行敬老责任的体现,也蕴藏着巨大商机。

  表现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就是不少老年人享有的社会资源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随着老年群体的增大,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多种多样,社会应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空间。一段时间以来,类似老年人与年轻人抢夺篮球场跳广场舞的新闻时有发生。舆论在关注中,较多地表现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发生冲突的一面,却忽视了老人活动场地有限的一面。

  中国社会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的需求是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需求。在社会资源分配、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习惯。近年来,一些地方着手给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扫清出行障碍,就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关照老年人的体现。绝不能因为老年人社会话语权的下降,就对他们的需求视而不见。

  表现在社会心态上,就是部分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的思维缺乏宽容和同理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对美好的理解。不容否认,不同代际群体之间的审美是存在“代沟”的,“穷游”天下的年轻人看不惯老年旅游团里飘扬的丝巾,大概就是这种审美差异的直观体现。

  在遵守共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不同代际群体学会友好而有差异化地相处,才是解决思维差异的妥善之道。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学会更好地倾听,而不是把自己锁在“小宇宙”里。年轻人眼中的流行歌曲、二次元动漫或许会成为经典,老人也可以把听评书、传统戏曲当成时尚,而且有些时候这些审美差异跟年龄无关。老年人不宜倚老卖老,年轻人也不必盛气凌人。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让老人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就是不让老人在时代潮流方向上掉队。今年我们继承重阳节传统,既要延续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开展相关的仪式、活动;也要把握敬老的精神实质,让老年人跟上时代进程,享受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从而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这正是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美德应有的体现。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风雨悬停彰显英雄本色

    前不久,一艘塞拉利昂货船在汕头海门湾附近发生主发动机故障,在台风“山竹”的影响下,受到风浪冲击恶劣的天气条件、有限的救援时间、复杂的现实情况……

  • 【见证40年】“我喜欢出发”——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

    从1978年考上大学到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林鸣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的沧桑巨变。在这40年间,从科员到总工程师,他的头衔随着工作的调整不断地变化。这背后对应着一个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折射出我国桥隧建设发展的轨迹。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