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面对排行榜高校别太在意

高毅哲
2020-05-13 11:07: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对榜单排名里的种种,身为局内人的高校要保持清醒。但令人忧虑的是,个别高校真的为榜单所“指挥”,明里暗里瞄着榜单的评价指标办学。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排名评价大有成为办学方向指挥棒的风险,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

  据报道,某商业自媒体近期公布的“全国高校学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排行榜”引发学界群嘲。浙江大学一位学者说,排行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记工分游戏;复旦大学一位学者也表示“希望永远不要上这样的榜单”。

  这个榜单之所以迎来学者们不留情面的批评,原因在于其统计标准实在粗糙。“问鼎”这份榜单的是某大学中文系赵教授,一年有36篇文章入选北大核心期刊。然而,这36篇文章只是赵教授与某学术期刊合作的专栏文章。榜单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赵先生同意与否,硬是给他封了一个“第一”。此外,这份榜单把很多署名的卷首语也统计在内,形成一些学者发文数量较多的假象。如此粗制滥造,难怪学者们对此榜单不感冒。

  与高校有关的各类排行榜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间并不短,但依然层出不穷,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一部分源自榜单背后的商业逻辑。早期一些私人机构凭借制作榜单,迅速打开知名度,获得源源不断的商业利益,至今仍为不少人垂涎。如今恰逢自媒体兴盛,把榜单自带的流量效应进行商业变现更是轻松。如此逻辑下,无怪乎各类高校排行榜已经花样用尽难再“创新”之时,有的机构开始把目光瞄准高校学者,随便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就搞起了学者个人排行榜。至于评价标准是否全面、评价指标是否科学,显然不是这些榜单幕后操盘手考虑的问题。

  榜单盛行的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社会公众乃至个别高校对榜单的热衷。应该说,各类榜单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其有助于公众对高校的办学情况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亦有助于高校之间互相打量,增进了解。但教育评价是世界性难题,尤其对高校来说,办学效果涉及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很难有一份榜单可以做到全覆盖,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榜单把论文数量作为排名重要依据的原因——因为论文最好统计,发了几篇数清楚就行了。如此一来,就存在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高校的问题,造成榜单排名失真。

  对榜单排名里的种种,身为局内人的高校要保持清醒。但令人忧虑的是,个别高校真的为榜单所“指挥”,明里暗里瞄着榜单的评价指标办学。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排名评价大有成为办学方向指挥棒的风险,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制作方试图“携榜单以令高校”。笔者不止一次听大学校长抱怨,一些机构常年来访,毫无顾忌地表示如果学校给予支持,学校的排名会在榜单上有所体现。这些来学校的各色人等,不乏一些国际上有名的榜单制作方。他们之所以敢向学校开口,瞄准的就是社会舆论的影响。一般公众对高校了解极其有限,一份一目了然的榜单是他们评价高校最直接的工具。高校可以不在乎榜单,但不能不在乎榜单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这也是个别高校“骑榜难下”的重要原因。

  面对榜单纷扰,高校也好学者也好,都要保有定力。教育部已经发出明确信号,高校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这其实都是在扭转某些不正常的评价体系。对社会公众也应加大宣传力度,一些机构搞的排行榜,作为参考可以,奉为圭臬就输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 中工时评:让优秀工人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4月23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7个是副镇长,3个是副乡长,选拔对象为“返乡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农民工”,对学历、村干部任职时间、外出务工时间、户籍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