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沉甸甸的民生福祉-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沉甸甸的民生福祉

莫开伟
2020-05-28 06:46:2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将新增1万亿元赤字规模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总计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接拨付给基层,“中央一点不留”,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上述举措显示出中央把保民生、人民利益放在首要高度,同时,这种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可以激发基层干事热情、为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全社会经济发展尽快走出低谷。

  疫情给各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加之各种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实施,不少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拉大,压力倍增,很可能影响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正常提供。而地方政府是“六保”“六稳”的责任主体,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作铺垫,可能真的难以正常运转。

  如此现实语境下,此次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基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优化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在为完善财政运转积累经验。

  2万亿元资金即将到达各地各级政府的账上,这笔钱怎么花、怎么发挥最大效益,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从当前看,至少应从两个方面统筹:一方面,要对资金进行归类,明确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于“六保”“六稳”以及应对下半年不确定因素等;要做好使用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同时注意资金分配与使用过程中的层次性和协调性;在资金使用时间上也要确保平衡,要保证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能有钱用,防止大手大脚、寅吃卯粮等不良倾向。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审计,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防止发生浪费或转移用途等现象。2万亿元资金是沉甸甸的中央嘱托和人民福祉,各级政府要增强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精打细算、管好用好,要建立相关资金使用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作用,建立资金使用项目台账,建立重大资金使用项目公示机制,使每一笔钱花得清清楚楚;地方政府应一碗水端平,杜绝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拉关系、走后门现象,让每个需要花钱的部门、环节或领域都能感受到政策的公平公正和暖意。

  让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发挥出助力经济及保民生的最大效用,这是地方政府的必答题,也是一次关于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各地应该也必须认真对待。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