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2020-03-06 10:19:15  来源:共产党员

  老党员蒋明权的最后一班岗:

  疫情不结束,我不退休

  59岁的老党员蒋明权已在村里坚守了37天了。从农历正月初一进村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除了一次送病人到集镇就医、两次开车到集镇加油以外,他的双脚就没有离开过何家村。

  何家村是湖北鹤峰县中营镇的一个小村子,共有村民482人。除夕,在中营集镇家中过年的蒋明权,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正月初一紧急驻村开展疫情防控。正月初一上午9点,他开车赶到了何家村。

  两年前,蒋明权被国网鹤峰县供电公司派到何家村开展驻村扶贫。当时已经57岁的他,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班岗。

  3月1日上午8点,蒋明权从村委会旁边租住的村民家,准时赶到了何家村肖家垭组级疫情防控卡点,开始一天的值守。

  何家村原本只设两个村级卡点,10人分两班轮流值守。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村里增设了3个组级卡点,蒋明权主动“认领”了最偏远、最艰苦的肖家垭卡点。

  海拔1500米的肖家垭卡点,正处在风口上。村里送来的简易遮阳棚,两次被吹翻。

  蒋明权索性就着路边的一片小树林,拿两块油布绕过几棵树,围出一个闭合空间。不足两平方米的面积,里面摆一个小火炉、一个马扎,就成了他的“据点”。2月12日至今,他每天都到此驻守。

  “纯天然纯绿色,负氧离子充足,不错!”以苦为乐的蒋明权,拒绝向镇里申请一顶救灾帐篷。他想把物资留给更需要的人。

  流动意味着风险。劝返,成了蒋明权的“必修课”。他深知,守好卡点就是守护村民们的平安。

  “哎!哎!别过来啊!我每天接触的人多,我天天给他们量体温,我身上带不带病毒我自己都不晓得……”发现意图闯过卡点的村民,蒋明权隔着十多米就开始喊。

  也许是害怕,也许是理解与体谅,闯卡村民听到这话,都老老实实回去了。

  2月19日晚,蒋明权开车送村里一个病人到集镇就医。带病人做完治疗,拿了药,送病人回村路过自家楼下时,他停下了车。不到九点,客厅还亮着灯,82岁的老母亲、相濡以沫的老伴、10岁的外孙女,她们都还好吗?蒋明权拨通了电话。很快,他牵挂的三个人出现在阳台上。

  “外公外公,快回来!”小外孙女边蹦边喊。

  “要听话,外公还有很重要的事,回来了给你买玩具。”蒋明权十分内疚。

  老伴隔着夜色凝望着蒋明权,仿佛想看清楚他是不是又累瘦了。

  “自己保重!”82岁的母亲有道不尽的心疼。

  这场楼上俯瞰、楼下仰望的“会面”,持续了不到两分钟,蒋明权就挥手告别。

  吃再多的苦、为再多的难,蒋明权都不怕。他最揪心的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儿。他的女儿是鹤峰县中心医院儿科副护士长,从正月初一就开始护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他每天都给家里报平安,却从来不敢给女儿打电话。他怕影响女儿救人。

  “看到医护人员殉职的消息我最受不了……”蒋明权忍不住落泪。

  4月15日将年满60岁,蒋明权离退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疫情不结束,我不退休。我要等女儿一起回家。”这位23年党龄的老党员说。

  司元羽:用生命守卫江苏“北大门”

  司元羽,中共党员,生前系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堡公安检查站一中队指导员,连续16天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因劳累过度,于2月12日不幸去世,年仅47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1月28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司元羽带头写下“请战书”。“我叫司元羽,我是共产党员,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将临危而上,勇践使命!”

  司元羽工作的三堡公安检查站地处连霍高速公路苏皖省界,是守护江苏的“北大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这里设置疫情检查站,要求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司元羽对进入车辆逐一登记,识别检查重点疫区车辆,并协助工作人员测量驾乘人员体温,查送需隔离人员。“咱们不能去武汉,咱们能做的,就是把身后这座城守好。”司元羽曾对同事说。

  疫情检查站刚成立时,一中队有7名民警、6名辅警排班轮流执勤,每天三班倒,每人每天一个班。排班时,司元羽说:“大家都那么辛苦,这里就是我的家,夜班我来值。”从疫情检查站设立以来连续16天,他只回过一次家,拿些换洗衣服又来了,拼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直到因劳累过度倒下。

  司元羽自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一线。特别是2016年担任中队指导员后,他恪尽职守、勇挑重担,以检查站为家,全身心投入治安查缉、交通管控、纠违保畅等各项工作,带领民警先后破获刑事、治安案件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00余起,为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筑牢江苏“北大门”防线作出了突出贡献。

  2月17日,中共徐州市委作出决定追授司元羽同志“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月20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追授司元羽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他,坚决要捐: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

  为防疫捐出2万元

  2月29日下午,安徽和县一家银行柜台前,站着一位身材瘦削、精神矍铄的老人。此行,他捐了一笔钱——2万元,用于防疫捐款;又转了一笔钱——10万元,那是他前阵子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的奖金,他如数划转到了“叶连平奖学金”里。

  他是叶连平,是和县一名退休教师、老党员,也是中国好人、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叶连平便起了捐款的念头。“几次三番让我帮他把钱捐出去,没办法,拗不过他。”此次陪同他的卜陈中学校长居平树颇感无奈。考虑到叶老退休工资少,又把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此前,他和其他人不下5次劝过叶连平:“现在缺的是物资,给钱也买不到物资的。”“国家说了,不缺老人的钱!”……种种方法用了个遍,依然压不过叶连平心头的火苗。

  半月前,叶连平认真地跟居平树谈道:“我看到有个报道,一个93岁的退伍军人,捐了1万元给武汉(后经核实,该名退伍军人捐款数为1000元)。人家可没我厉害,手都在抖呢,头发也没了。我比他好。不过现在老胳膊老腿,也不能去一线,请务必想办法,帮我把钱捐出去。”那是他第四次提出“请求”。那时,他准备捐出1万元。

  2月29日上午,叶连平看到一份由县教育局发出的关于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当下激动地一拍大腿:“成了!终于有机会了!”居平树知道拦也拦不住了,便陪叶连平去了银行。

  “我手上只有3000元现金,咱再去银行取点。”走前,叶连平跟居平树说。居平树没料到,到了银行,叶连平一取便是1.7万元。

  “不是说捐1万么?捐这么多你还有多少积蓄?”居平树问道。

  “我的钱,不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吗?我又不会造钱!”叶连平反问道,随后转头跟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说,“麻烦您,还有10万,转到‘叶连平奖学金’,这笔钱得留给孩子。”

  2019年,是叶连平“收入”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他因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获得国家奖励的10万元奖金,可他分文未动,生活中依然是个“抠”老头——平时吃穿用照样舍不得,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20年舍不得扔,一个搪瓷杯水杯里面全黑了还在用。存下的钱,他用途明确——退休工资,拿来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和家用;慰问金和奖金,必须转到基金会里,留给孩子。

  返程路上,夕阳漫天,叶连平苍老的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

  来源:共产党员

  

1 2 3 共3页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 中工时评:推动复工复产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各地各级工会也应当充分发挥职工服务热线、服务APP和公众号等在线工具的功能,对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提前介入,有效疏导,合理协商,有效确保非疫情重点地区的各行业复工复产顺利进行。

人物

  •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3月2日,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广州、武汉两地举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东省驰援武汉医疗队远程视频连线,钟南山院士领誓,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和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内分泌科护士李颖贤两名同志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

  • 张文宏的“女友老婆”论 为什么受网友热捧

    疫情,依旧是当前最大的主题。国内新增病例持续走低意味着什么?境外传播加剧该如何应对?复工和防疫要怎么权衡?层出不穷的试用药究竟如何?我们离正常的生活还有多远……日前,记者在上海对话张文宏医生,16分钟的对话,无疑是一份精神大餐。

  • 身边的感动|他们是寒风中的一缕暖阳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特殊战役中,交通水运人在危难关头勇于担当,用无私无畏的坚守和奉献与疫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期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亲可敬的人物,他们犹如寒风中的一缕暖阳,让我们充满信心,勾起燎原的希望!

  • “疫线”青春在“成长”中闪光

    有一种勇敢,叫“只要国家需要就冲锋在前”。当历经风雨后,我们也将更加懂得勇敢的意义、担当的分量和坚守的价值,我们的疫线青春也将在“成长”中闪闪发光!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